字典九九>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马褂

马褂

满族服饰。原为清代满族男子上衣,后流行各地。因穿在长袍、长衫之外,袖襟俱短,便于骑乘,故名。满族之初即有。清初为营兵所服,康熙时社会上层着此服,后服者日增,渐成一般便服。为短褂,长仅及脐,平袖及肘,两侧开衩,领、袖缘花边,分宽边与窄边两种。其制,以黄马褂为贵,非皇帝特赐,不得穿着。有长袖、短袖、宽袖之分;有对襟、大襟、琵琶襟等式样;袖口均为平口。对襟马褂中间开襟;大襟马褂,右边开襟,四周有异色边缘,属便服;琵琶马褂,右襟短缺,与短襟袍相似,也叫“缺襟马褂”,不同时代,颜色、装饰、面料等均有所不同。此外,还有一种翻毛皮马褂,即毛朝外马褂,始于乾隆,盛于嘉庆。皮毛贵重,属达官富人之爱物。

猜你喜欢

  • 扈伦

    见“忽刺温”(1488页)。

  • 阿都

    ①珞巴族家长奴隶制家庭中的奴隶对奴隶主的尊称。一作阿岛,珞巴语音译,原意为“爷爷”,转意为“男主人”。 ②崩尼部落古时血亲“类别式”亲属制,即对母系氏族男性的一概称谓,意为“爷爷”。 ③崩尼部落人对岳

  • 高升太

    即“高升泰”(1916页)。

  • 和硕特前左翼头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俗称默勒王旗。雍正三年(1725),和硕特多罗贝勒衮布子额尔德尼额尔克托克托鼐以功晋封多罗郡王,授札萨克,建旗。下分设9佐领。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乾隆四十七年(1782),赐世袭。

  • 萧仲恭墓志

    金代契丹小字墓志。为一合。刻于海陵王天德二年(1150)九月。出土于河北省兴隆县梓木林子村附近金墓。此墓于1942年为当地农民挖开,墓志弃置原地无人过问,不为学界所知。1954年被原热河省博物馆在调查

  • 鲁兀

    见“罗武”(1415页)。

  • 官却加宝

    1651—1697清代青海玉树十七代囊谦王。藏族。※阿牛之子。继位后,击毙毒死其父之土官格罗旺扎。康熙二十三年(1684),赴拉萨朝圣,时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已圆寂,由第巴桑结嘉措颁新文册。后云南丽江

  • 龙布

    藏语音译,意为“官长”。旧时四川阿坝藏族地区村寨统领兵丁者的称谓。一般每村寨一人,大寨二人,小寨由寨首兼任。非世袭。由“格波”(长老)推荐,经“洪布”(土官)任命勇敢作战,善于指挥,有军事才干者充当。

  • 遂王

    金封爵,小国一字王号。至宁元年(1213),宣宗第三子完颜守绪(哀宗)受封。守绪,元兴二年十二月(1244年初)即帝位。改元正大。行招抚地方武装,停止攻宋、专力抗御蒙古之策。正大九年(1232)三峰山

  • 赤老温

    蒙古国大将。又译齐拉衮。逊都思氏。※锁儿罕失剌子。雄勇善战。原附属泰赤乌部。铁木真(成吉思汗)早年遭泰赤乌部塔儿忽台执禁,得其营救,幸免于难。后归附铁木真,随从统一蒙古各部。宋庆元五年(1199),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