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主弥姐后惪合邑子卅人等造像记
古碑铭。隋开皇六年(586)立,地址不详。1927年陕西耀县军人雷天一派兵收存,现藏该县文化馆。原未曾著录。1963年马长寿考证后收入其《碑铭所见前秦至隋初的关中部族》一书。碑称30人,现存27人,其余为唐乾封元年(666)村民鬲荀子磨去,另题姓名25人。27人中弥姐氏23人,雷氏2人,皆为羌姓。刘姓1人,族属复杂,《南齐书》※宕昌羌中有羌王刘洛羊。张姓1,族属不明。是了解隋唐时期※弥姐羌后裔活动及其与其他民族关系的重要文献。
古碑铭。隋开皇六年(586)立,地址不详。1927年陕西耀县军人雷天一派兵收存,现藏该县文化馆。原未曾著录。1963年马长寿考证后收入其《碑铭所见前秦至隋初的关中部族》一书。碑称30人,现存27人,其余为唐乾封元年(666)村民鬲荀子磨去,另题姓名25人。27人中弥姐氏23人,雷氏2人,皆为羌姓。刘姓1人,族属复杂,《南齐书》※宕昌羌中有羌王刘洛羊。张姓1,族属不明。是了解隋唐时期※弥姐羌后裔活动及其与其他民族关系的重要文献。
见“斡耳朵八里”(2428页)。
清代八旗武科考试名目。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国家庆典为恩科。考中者称武举人。康熙二十六年(1687)始,雍正元年(1723)准八旗满洲应试,十二年(1734)停试。嘉庆十八年(1813)恢复,准
又作“乌骨出”。女真语音译,《金史·国语解》:“方言曰‘再休’,犹言‘再不复’也”,即“休再如此”之意。金代女真族人有以此命名者,如昭祖子完颜乌古出。
明代西北卫所名。洪武十一年(1378)七月,朝廷命西平侯沐英率陕西属卫军士城岷州,置岷州卫镇其地。治所在今甘肃岷县。属陕西都司。十五年(1382)四月,改※岷州军民指挥使司。
河流名。位于内蒙古赤峰县、林西县、巴林右旗。辽代以黑水著称。其沿河有黑水镇、黑河州等。明代称乌龙江,有黑水的含意。清代中期,西藏班禅额尔德尼喇嘛到巴林右旗认为乌龙江不祥。蒙古尚白改名为查干沐沦,意为吉
?—1157金大臣。本名乌野。女真族。纳合氏。幼入西京(今大同)学馆,习女真字。后选送上京(今黑龙江阿城市白城),师事教授耶鲁。业成,补尚书省令史,累官殿中侍御史,改监察御史。海陵为相,荐为右司员外郎
古百越地名。汉置县,三国因之,晋改增翊县。治所在今广西田阳县。为壮族聚居区。
十六国时期鲜卑越质部首领。以部为氏,故称。又称越质屈机。※越质叱黎之子。初随父居平襄(治今甘肃通渭县西南)。东晋武帝太元十三年(388),本部为西秦乞伏国仁所破,被俘,获宥,封陇西太守。十五年,据平襄
见“土尔扈特南后旗”(73页)。
古代壮族纺织品。亦称桂管布。因产于桂州或桂管(治所在今桂林,辖地约当今广西桂林、柳州及其以北地区)而得名。以苧麻或棉纱为原料,纺织为厚重结实的布料。被列为唐朝的贡品。唐开成年间(836—840),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