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达延汗

达延汗

①(1474—1517)明代蒙古可汗。名巴图蒙克,一译把秃猛可。孛儿只斤氏。※伯颜猛可济农子。成化十二年(1476),在蒙古内讧中,父兵败丧命,母锡吉尔被权臣亦思马因掠为妻,本人成为遗孤,先后被巴该、特穆尔哈达克收养。十五年(1479),满都鲁可汗卒,无子嗣,他遂成为汗位的合法继承人,被满都鲁的遗妻满都海哈屯接纳。十六年,与满都海哈屯成婚,在其扶助下,继承汗位,称大元可汗,异译作达延汗、大衍汗、歹颜汗、答言罕等。因年幼,被明人称为小王子。毕生致力于统一蒙古的事业,早年在满都海带领下,率兵征服瓦剌,迫其西迁,解除西部威胁。成年后,着重打击擅政的异姓权臣。至正德五年(1510),先后清除亦思马因、火筛,大败右翼割据势力亦不剌、满都赉阿固勒呼(阿尔秃厮)等,统一东蒙古各部,加强军事组织,巩固了汗位。把分散割据的大小领地归入六万户,分左右翼,大汗自领左翼察哈尔、喀尔喀和兀良哈三万户,驻帐于察哈尔万户;封其一子为济农(亲王),统率右翼鄂尔多斯、土默特和永谢布三万户,驻帐于鄂尔多斯万户。分封诸子为万户领主,作为大汗宗藩;取消东蒙古异姓封建主的领地,使其成为大汗和诸子的僚属;罢太师、丞相职位,改变成吉思汗以来可汗同姓台吉和异姓领主并立制度,结束了百年来异姓权臣专政、内讧和封建割据局面,对漠南、漠北各部的形成以及蒙古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其前期,与中原地区保持着和平通贡互市关系。 ②(1596—1668)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又作达颜,藏名丹增多杰,号鄂齐尔。博尔济吉特氏。※固始汗长子。初驻牧准噶尔。崇德元年(1636),随父统兵征青海,于乌兰和硕山擒杀却图汗。继受命率军于哈尔盖冰川歼却图汗残军。六年(1641)复随军征卫藏,灭藏巴汗,受命代理“藏政”。顺治三年(1646),固始汗遣使通贡,曾“附名以达”。十一年(1654)十二月,固始汗死,诸昆弟争权,汗位空悬三四年。后经各方斡旋,达成协议,定仍由其掌理藏政,受达赖喇嘛赐封为“丹津达延汗”。汉籍称“鄂齐尔汗”或“达延鄂齐尔汗”。即汗位后,曾多次遣使向清廷纳贡,笃尽悃诚。清廷以其为固始汗嫡裔,死时遣官致祭。为青海札萨克镇国公噶勒丹达什、辅国公诺尔布朋素克、车凌三旗、察哈尔和硕特辅国公达克巴等祖。

猜你喜欢

  • 召龙帕萨

    傣语音译。旧时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最高封建统治者※召片领的内务总管。主持司署内部一切日常事务,统领各级大小内官和仆役。受召片领命,参加议事庭会议,为议事庭组成人员。地位次于“四大怀朗”(官名),为“八大卡

  • 光憨

    见“昆憨”(1409页)。

  • 纳旺·确木佩勒

    1685—1737内蒙古归化城土默特广安寺活佛。康熙二十三年(1684),吹萨嘎巴达彦齐活佛圆寂后确认其为呼毕勒罕转世者。三十三年(1694),在寺内坐床。三十六年(1697),以哈达五条、佛像一尊、

  • 兀者群牧所

    见“诸抹”(1951页)。

  • 萧绰

    953—1009辽代著名女政治家。小字燕燕。契丹族。北府宰相※萧思温女,为辽景宗※耶律贤皇后,是辽圣宗※耶律隆绪的生母。初入帐时为贵妃,保宁元年(969)五月,册为皇后。因景宗多疾,凡大诛罚,大征讨,

  • 御庄

    西夏皇室庄园名称。夏惠宗时期(1068—1086)在新占领的龛谷(今甘肃榆中县)、智固、胜如(皆在今甘肃兰州附近)等地,僻田耕种,置仓积谷。庄中筑城堡,置戍兵,用以保护仓储和监视生产劳动者。初时可能为

  • 段正智

    即“段智兴”(1699页)。

  • 结剌吉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满洲源流考》作吉朗吉卫。正统(1436—1449)后设。

  • 胡貉

    见“貊”(1732页)。

  • 玛丽玛莎

    云南维西县剌普地区纳西族的自称。当地纳西族约于200年前由四川木里塔拉(原属今木里藏族自治县,现属盐源县)迁入。该地汉、藏、彝等族称纳西族为摩梭,又同音异写为“摩娑”、“摩沙”、“摩挲”。此为“木里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