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蒙古卫拉特法典

蒙古卫拉特法典

简称“卫拉特法典”。蒙古语称之为“察津·必扯克”(法典、法律文献之意)。明崇祯十三年(清崇德五年,1640),巴图尔珲台吉、札萨克图汗等召集卫拉特、喀尔喀各部封建主会盟塔尔巴哈台(今塔城。一说会盟于札萨克图汗驻牧处)时制定。用回鹘式蒙古文书写,原件和副本至今尚未发现,目前存有托忒文、回鹘式蒙文抄本,通常分为121条(有的分成150条)。内容相当丰富,包括僧侣和宗教、驿传运输及赋役、氏族生活和婚姻嫁娶、畜牧及狩猎、私有财产和继承权、刑法及审判制度、各部相互关系及攻防组织等规定。在协调诸部关系、建立共同抵御外侮的同盟及巩固封建统治秩序等方面起过一定作用。是研究蒙古族社会历史的珍贵资料,与《喀尔喀法典》、《理藩院则例》被誉为蒙古法三大文献。有俄、日、德、英等文译本。

猜你喜欢

  • 嘉庆帝

    即“颙琰”(2508页)。

  • 大逻便

    见“阿波可汗”(1226页)。

  • 道同

    ?—约1380明朝官吏。蒙古族。元末居河间(今河北河间县)。自幼习读汉文史籍,事母以孝闻名。洪武(1368—1398)初,被引荐,授太常司赞礼郎,后出任广东番禺知县。时番禺混乱,军卫横行,豪强欺民,前

  • 罗涅河女直

    辽代生女真诸部之一。因居罗涅河,故名。罗涅音近拉林,当为古今译字之异。分布在今拉林河流域。辽天显三年(928)正月,有黄龙府罗涅河女直与达卢古部一同向辽纳贡之记事,此后不见其名。

  • 得失得本

    见“赤寔得本”(1015页)。

  • 佉卢文

    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后5世纪使用于印度西北部、巴基斯坦、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以及我国新疆的古于阗(今和田一带)和鄯善地区的一种古代文字。18世纪首先发现于印度河流域。“佉卢”二字

  • 庆远裕民茶马司

    明代茶马交易官署名。治所在今广西宜山县。洪武七年(1374)置。设大使1人,从八品;副使1人,正九品。以茶易八番溪洞之马。后革。

  • 三屯河卫

    见“撒秃河卫”(2495页)。

  • 赵音旺

    明代广东瑶民起义首领。粤北泷水(今罗定)县人。瑶族。正统十一年(1446),因镇守两广少监阮能等人对瑶民百端苛索,与晋康逍遥山瑶族首领凤广山聚众起义,邻近广大瑶民纷纷响应。自号大将军,率众攻破泷水县城

  • 阿布赛义德

    见“贾尼别克”(18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