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民族起源>

古代西北和北方诸少数民族的泛称。初见于西周,春秋战国时广为使用。《后汉书·西羌传》:“及平王之末,周遂陵迟,戎逼诸夏。自陇山以东,及乎伊、洛,往往有戎。于是渭首有狄、䝠、邽、冀之戎,泾北有义渠之戎,洛川有大荔之戎,渭南有骊戎,伊、洛间有杨拒、泉皋之戎,颍首以西有蛮氏之戎。”《史记·匈奴列传》:“晋北有林胡、楼烦之戎,燕北有东胡山戎,各分散居溪谷,自有君长,往往而聚者百有余戎。”或说:“随世异名,因地殊号……曰戎曰狄,皆中国人所加之。”(《观堂集林》13)西周时犬戎最大,幽王十一年(前771),与西戎、申侯联合,杀幽王。周室东迁,后其地为秦所并。秦穆公得由余,伐戎王,开地千里,遂霸西戎。以后,诸戎相继为秦、楚、晋(韩、赵、魏)、燕国所并。战国末年,匈奴兴起,部分并入匈奴,或向西迁移。以游牧为主,有的有城郭,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一说,为我国古代单独存在过的一个民族,居西方,发祥于陇山东西和泾、洛上游,西周后迁往各地,春秋战国时为西部少数民族的泛称。

猜你喜欢

  • 马孝慎

    即“乌孝慎”(334页)。

  • 恰喀拉

    见“恰克拉”(1725页)。

  • 喜饶嘉措

    1883—1968近代佛学大师。青海循化人。藏族。幼年在循化古雷寺出家,曾在甘肃拉卜楞寺、青海塔尔寺等处研习佛经,在西藏拉萨考取拉然巴格西学位。曾任十三世达赖喇嘛侍读,主持重刻拉萨版藏文大藏经。民国时

  • 虎拨思

    即“火不思”(392页)。

  • 保泰

    清朝大臣。又名俘习浑。蒙古正白旗人。纳穆扎尔第三子。乾隆四十五年(1780),受命驻西藏办事。四十八年(1783)回京。五十五年(1790),任驻藏办事大臣。五十六年,廓尔喀侵入后藏,占据聂拉木,其因

  • 大莫弗瞒咄

    靺鞨语音译,为勿吉、靺鞨渠帅(首领)的称号。“弗”,一作“佛”或“拂”。《满洲源流考》认为,满语谓“长”曰“达”,称“老翁”为“萨克达玛法”;“大莫弗”即“达玛法”,“瞒咄”与“满珠”(即满洲)音近,

  • 伊拉古克散呼图克图五世

    见“罗布桑巴尔丹”(1423页)。

  • 赤桑扬敦

    吐蕃时期“七良臣”之一。松赞干布(617?—650)时吐蕃大臣。尼雅氏之子。又号称“不可缺少的四大臣”之一,政绩卓著。早期吐蕃居民均居山上,以岩洞为室,经其提倡,吐蕃居民从山上迁居河谷地带,建石屋以居

  • 罚爽

    唐代南诏行政衙署名。为中枢※九爽之一。“爽”相当于中原王朝的“省”或后来的“部”。据《新唐书·南蛮传》载:“罚爽主刑”,即主管刑狱、法律、诉讼事务,类似中央王朝的刑部。主官由军政高官※清平官、※酋望、

  • 买的里八剌

    明代蒙古贵族。孛儿只斤氏。※爱猷识理达腊(必力克图汗)子。元至正二十八年(明洪武元年,1368),明师北伐,进逼元大都(今北京),随皇室撤离大都,退守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翌年,上都被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