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史兴语

史兴语

四川省部分地区自称“史兴”的藏族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主要分布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水洛河流域及其下游冲天河一带,与普米、纳西、彝族杂居。使用人口2千左右。内部较一致,无方言差别。以水洛乡的史兴语为例,语音特点有:单辅音十分丰富,有52个。塞音、塞擦音分清、浊、清送气3套,塞擦音有舌尖前、卷舌、舌叶、舌面前4套。擦音有8套,分清浊、清鼻音。有6个复辅音,都是同部位的鼻冠加浊塞音、塞擦音构成。单元音有21个,分鼻化和非鼻化两套,只有1个卷舌元音。复元音有27个,分前响、后响和三合3类,以后响为主。后响复元音由i、 u、 y和主要元音构成,共23个,前响复元音由主要元音加i韵尾构成,共3个,三合复元音仅1个。有4个声调,区别词义的作用较大。语法特点有:助词和词序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有形态,但不大丰富。词类有名词、数词、量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助词、连词、情感词10类。在名词后加助词表示复数。量词较丰富,语法作用较大,与数词结合的次序是数词在前,量词在后。人称代词有单数、双数、多数、集体4类,后3类第一人称分包括式和排除式。单数人称代词用元音屈折变化表示格,有主格、领格和宾格。动词有体、式、态、趋向等语法范畴。体有将行、进行、已行、完成、经验5种,均用加后缀的方式表达。式有命令、祈求、疑问、否定4种,用加前后缀的方式表达。态分自动、使动、互动、用屈折、加后缀、重叠词根等方式表达。趋向有6种形式,均用加前缀表达。存在动词有类别范畴。基本形容词多半采用叠音形式,带词头的形容词只重叠词根。形容词可带较丰富的藻饰词。结构助词有限制、受动、工具、处所、比较、从由等类,语法作用较大。句子的基本语序为主一宾一谓,名词、代词作定语放在中心词前,形容词、数量词作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状语在谓语前面。词汇特点有:词汇以单音节或单音节合成的复合词为主。复合词构成的方式有并列、偏正、支配、表述等类。加词头、词尾构成的派生词不丰富。借词主要来源于汉语,其次是藏语,有少量纳西语、彝语、普米语的借词。

猜你喜欢

  • 摄赛

    明代四川东川军民府女土官。彝族。乌撒女知府※实卜长女。嫁东川土知府姑胜古长男阿发为正妻。翁老夫故,于洪武二十年(1387)袭东川土知府(治今云南会泽县)。次年,以所管部众恃强据乌山路暴动。受责去职。二

  • 阿母河等处行尚书省

    蒙古国西部地区官署。管理阿母河以西包括呼罗珊、祃拶答而两州所有蒙古军征服之地。蒙哥汗即位(1251),正式定名为行省。此前,窝阔台汗五年(1233)已派成帖木儿为上述两州卡官,以各支宗王派驻该地之官员

  • 黑林行宫

    成吉思汗行宫之一。位于土兀剌河(今土拉河)上游南,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东南。原为克烈部首领王罕营帐所在地,成吉思汗在此与之结盟。嘉泰三年(1203),王罕兵败,并于蒙古部。后成吉思汗于此置斡耳朵(帐殿),

  • 老上单于

    ?—前161汉代匈奴单于。挛鞮氏。※冒顿单于子。名稽粥。汉文帝六年(前174),父死,嗣立。初尚能与汉保持和好,结和亲,娶汉宗室女公主为阏氏(单于妻)。收留重用伴送公主之宦者中行说,使教臣下疏记,计课

  • 小策凌敦多克

    见“小策凌敦多布” (153页)。

  • 伽益綝论

    唐代吐蕃官名。即《唐蕃会盟碑》(长庆三年,823年立)中所载藏文“bkavi phrinblon”之意译,音译做“伽益綝论”。会盟碑以汉文“给事中”译称,即所谓“承旨官”。

  • 孤竹

    古国名商代为东夷孤竹国,甲骨文单称“竹”。《尔雅》称“孤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商末,孤竹君长子伯夷、少子叔齐互相让位,周武王灭商,二人不食周粟而死。春秋时为山戎属国,东北夷所建。一说为伯夷

  • 蒲蛮

    古族名。元明对今布朗、德昂族先民的称谓。唐南诏时期称朴子蛮。主要居于云南澜沧江以西,即南诏时期的永昌(保山地区)、寻传(云龙以西至伊洛瓦底江上游一带)、银生(景东以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一带)等处的大部

  • 南渭州土知州

    明清时期湖广土家族土司。明洪武二年(1369),以元南渭州安抚司改置(治今湖南永顺县西南。)首领彭氏。清顺冶四年(1647),以土知州彭应麟归附,诏仍授原职。雍正五年(1727)清政府实行改土归流,知

  • 答里也忒迷失

    ?—1368元宁宗懿璘质班皇后。蒙古弘吉剌氏。至顺三年(1332)十月,立为后。十一月,帝卒。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卒。一说是年京师大都(今北京)陷于明军,不知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