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乌思藏十三万户

乌思藏十三万户

元代乌思藏属下13处军政建制,以僧俗首领为万户长进行管理,简称十三万户。世祖中统元年(1260),封土蕃高僧※八思巴为国师(后升号帝师),赐予乌思、藏(即前、后藏)为其封地;又封其弟恰那多吉为白兰王,掌乌思藏之最高执法大权。至元元年(1264),置总制院(后改称宣政院),掌全国释教及吐蕃事务,以八思巴领院事。翌年,命八思巴、恰那返萨迦(今西藏萨迦),派员随行清查乌思藏各地户籍。四年(1267),恰那卒,从八思巴请,于次年改置本钦(藏语意为“长官”)一职,以萨迦囊钦(藏语意为“萨迦内务官”)充任,赐“乌思藏三路军民万户之印”,以司其事。二十四年(1287)又派员往乌思藏会同本钦再作清查;宣政院于吐蕃全境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三: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路、吐蕃等处、吐蕃等路。于乌思藏依据清查属民户籍而郡县其地,分封各处僧俗首领为万户长(藏语称“墀本”),秩三品,统归萨迦本钦调遣,定额为13,故称十三万户。各万户之领地,据档案文献载,乌思地方置万户6: (1)止贡(别作止、必里公、迷儿军,治所今西藏墨竹工卡县直孔);(2)帕木竹(别作帕、帕竹、帕木竹巴、伯木古鲁,治所今乃东县泽当);(3)嘉玛(别作嘉、嘉哇、加麻瓦,治所今墨竹工卡县嘉玛墀康);(4)雅桑(别作雅、雅桑巴、牙里不藏思八,治所今乃东县雅桑);(5)蔡巴(别作蔡、搽里八,治所今拉萨市蔡村);(6)恰域(别作恰、恰拉主、拉恰主、札由瓦,治所今隆子县加玉);藏地方置万户6: (7)阿里(别作拉,治所今萨加县);(8)拉堆洛(别作洛,治所今定日县协噶尔); (9)拉堆绛(别作绛,治所今昂仁县);(10)曲弥(别作曲、出密,治所今日喀则市曲弥); (11)夏鲁(即沙鲁。治所在今夏鲁);(12)嗸笼答剌(别作香、香卓,治所今南木林县),乌思与藏之间置万户1: (13)羊卓(别作俺卜罗,治所今浪卡子县)。乌思藏诸僧俗首领各据一地,时相兼并。元建国前,曾有雅隆(今松县)、蔡巴两地首领议降成吉思汗,其后在11处僧俗首领中,有萨迦巴归顺阔端,止贡巴及古尔摩哇(今定结县古尔莫)归顺蒙哥,蔡巴归顺忽必烈(后萨迦巴亦归顺),雅桑巴、帕木竹巴及塘波且巴(今穷结县)归顺旭烈兀,达珑巴(今拉萨市达隆)归顺阿里不哥(后止贡巴亦归顺)。自置十三万户,遂为宣政院辖地,归乌思藏万户(即阿里、拉)萨迦本钦节制。终元之世,万户名称屡有更迭,史籍曾载有古尔摩(别作古尔、古尔摩哇)、塘波且(别作塘、塘波且巴、汤卜赤八),达垅(别作达、达垅巴、思答笼剌,别说今浪卡子县羊卓达垅)、达垅巴、拉、主(一说即达垅)、甲域主巴(一说即恰域)、琼、扎、具(一说即恰域、拉、主)、嗸笼答剌(一说即绛卓)等万户名称。元末帕木竹巴万户兼并邻部,至正十四年(1354)攻占萨迦,取代本钦职权。乌思藏十三万户之称延至明初,已名存实废。

猜你喜欢

  • 嘉庆帝

    即“颙琰”(2508页)。

  • 贞元

    金海陵王完颜亮年号。1153—1156年,凡4年。

  • 脱黑脱阿

    见“脱脱”(2080页)。

  • 琐非速檀

    ※叶尔羌汗国官员。初任喀什噶尔(今新疆喀什)总督。※拉失德汗第四子。1570年受兄※阿不都·哈林汗之命,与马黑麻速檀等进攻吐鲁番,俘马速速檀还,※东察合台汗国亡。在吐鲁番时,曾向明朝遣使进贡。

  • 奕訢

    1832—1898清末大臣。满族,爱新觉罗氏。自号乐道主人,又号鉴园。宣宗※旻宁第六子,少时勤敏,道光帝欲以为皇储,临终时亲封为恭亲王。咸丰三年(1853),太平天国起义军直逼北京。署领侍卫内大臣巡防

  • 唐代吐蕃社会中奴隶阶级的一个阶层。公元654年,吐蕃大相噶尔东赞域松召集诸部首领集会,议定划分吐蕃社会阶级及等级。其中有武士阶层“桂”及“庸”。“庸”又称“庸之人部”,简称“庸部”,该部所属奴隶阶级中

  • 神士懑

    金宗室。女真族。完颜氏。银青光禄大夫胡速鲁子。年15,事太宗为左奉宸。皇统二年(1142),充护卫,授武器署丞,累官肇州防御使。大定(1161—1189)初,为元帅右都监,曾率部参与镇压契丹起义军。后

  • 乌真超哈

    满语音译,“重兵”之意,系指炮兵。后金天聪八年至顺治十七年(1634—1660),满汉语均用以称谓汉军一旗及八旗汉军。天聪五年(1631)春,后金汉匠首次铸造红衣大炮成功,共得40门,遂以佟养性统辖八

  • 俍官

    参见“俍人”(1687页)。

  • 韩有献

    ?—1684绰号羊胡子。清康熙朝黎族起义首领。海南岛琼山县人。黎族。康熙十六年(1677),曾与琼山县黎族首领那义、那嘎等聚众反抗官府。翌年失败后,带领部分群众转入深山,积蓄力量,伺机再起。二十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