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万历三大征

万历三大征

明神宗时期涉及内外民族关系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1)万历二十年(1592)二月,先后任明宁夏副总兵的蒙古人哱拜、哱承恩父子因从征蒙古有功未得升赏,反遭巡抚党馨等人的排挤虐待,遂起兵反明,攻占宁夏(今银川)、玉泉营、中卫、广武等地,并得到蒙古鄂尔多斯部的援助,致明全陕震动,明廷急调宣府、大同、山西、辽东诸镇边兵及浙兵、湖广苗兵,以名将麻贵(回族)、李如松(朝鲜族)为统帅进行镇压。同年八月,因宁夏城中乏食,哱承恩等中明反间计,复遭水攻,终被镇压,史称“平哱拜”,详“哱拜”(1864页)、“哱承恩”(1864页)。 (2)万历二十年五月,日本国丰臣秀吉(平秀吉)派兵侵略朝鲜,从釜山登陆,先后攻占王京(今开城)、平壤等地,逼近鸭绿江。朝鲜王李昖走避义州(在鸭绿江边)、爱州,向明朝频频求援。同年七月至二十六年(1598)十一月,明廷先后派出史儒、祖承训、宋应昌、李如松、李如柏(朝鲜族)、刘綎、邢玠、麻贵、杨镐等率数十万兵援朝抗倭,光复平壤、王京等地,明朝将士牺牲10余万。后因丰臣秀吉病死,倭军溃退,战事告终,史称“援朝鲜”。 (3)万历二十八年(1600),明廷调集川、黔、湖广、滇、陕、甘、浙等省的20余万官军和土兵,以总督李化龙为统帅,分八路向叛乱多年的四川播州宣慰使杨应龙发起总攻,终于平定播州之乱,并将播州改土归流,设府、州、县,分隶川、黔,史称“平杨应龙”或“平播”,详“杨应龙之乱”(980页)。上述三大战事以年号合称“万历三大征”。

猜你喜欢

  • 王台

    ?—1582明代海西女真族著名首领。名万,俗称“万汗”。女真族。纳喇氏。塔山左卫都督※克什纳之孙。明嘉靖十三年(1534),克什纳被族人巴岱达尔汉杀后,随父彻彻穆奔席北部绥哈城。其叔王忠(史称旺济外兰

  • 纳木扎勒车凌

    ?—1770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台吉。青海绰罗斯部卓哩克图和硕齐曾孙。乾隆四年(1739),袭父爵为札萨克辅国公。十五年(1750),自青海进藏谒七世达赖喇嘛,至喀喇乌苏(今西藏那曲),闻西藏郡王珠尔默

  • 黎峒

    海南岛黎族一种原始社会组织。文献最早有关海南黎峒记载是《北史·谯国夫人传》:“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峒”。普遍记载是宋以后。各峒均有名称,每个峒都有固定的地域,“自来黎峒田土,各峒通同占据,共耕共分”,峒

  • 敕连头兵豆伐可汗

    一作“敕连头兵伐可汗”,即“阿那瓌”(1206页)。

  • 景星

    五代十国时期云南大长和国国王郑仁昊年号。起止不祥。

  • 拔底延

    见“缚喝”(2416页)。

  • 罗卜藏达尔扎

    ?—1767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贵族。※阿喇布珠尔孙,※丹忠之子。清乾隆五年(1740),袭多罗贝勒,因年幼由理藩院遣官代理。十八年(1753),授札萨克。二十四年(1759),主持部务。三十二年

  • 通古斯语支

    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的语支之一。早期的分类法,只包括中国境内的鄂温克语(旧称索伦语)、鄂伦春语、俄罗斯联邦境内的埃文基语、埃文语、涅基达尔语。较新的分类法,在本语支内再划分两个次语支。西伯利亚次语

  • 托林寺

    藏传佛教寺院。又称托定寺。建于11世纪初。地处西藏札达县(旧称扎朗宗)。为阿里赞普意希约倡建,据考证系仿桑耶寺。曾是大译师仁钦桑布的驻锡地,古印度佛教僧人阿底峡曾于此传法讲经。原藏许多珍贵文物,后遭毁

  • 三罗喇嘛

    元末明初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名僧。又名三剌喇嘛、海喇嘛。全称海喇嘛桑杰扎西,清代文献译作“桑儿加查实”。藏族。西藏山南卓垅地区人。早年离家至青海湖海心山长期修行,遂有“海喇嘛”之称。后率族迁居碾伯南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