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藩院各司主事
官名。清代理藩院旗籍、王会、典属、柔远、徕远、理刑六清吏司各置主事为司官,其地位在郎中、员外郎之下。参见旗籍等六清吏司条。
官名。清代理藩院旗籍、王会、典属、柔远、徕远、理刑六清吏司各置主事为司官,其地位在郎中、员外郎之下。参见旗籍等六清吏司条。
见“副护军参领”。
官名。北周置,司武上大夫属官,正二命。隋文帝开皇元年 (581) 罢。
官名。三国魏由大行令改名,掌接待四方宾客,管理诸郡设在京城的客邸。七品。隶大鸿胪。南齐亦置。官名,即大行令,三国魏改大行令为客馆令,掌接待四方宾客及郡国邸。属大鸿胪。南齐沿置。
官署名。南京临时政府设置,隶属于海军部。
官名。西周置。掌贸易买卖。《善夫山鼎铭》:“王曰:‘山, 命汝官司饮、 献人于, 用作司贾,毋敢不善。’”
宋代三司内部机构,为户部五案之一。掌夏税。
官名。北齐置,为褒赏军功勋臣的闲职,从六品。
官名。①亭长属吏,战国秦置,《睡虎地秦墓竹简·封诊式》: “某亭校长甲、求盗在某里曰乙,丙缚诣男子丁。” ②武官,为一校之长。③东汉守卫皇帝陵园之官亦置。员一人。主兵戎盗贼事。官名。1、掌守皇帝陵园。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右领军府为右屯卫,置一员为长官,正三品,总其府事,并统诸鹰扬府。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名右威卫大将军。五代后周太祖广顺二年(952)复名右屯卫大将军。宋朝沿置,为环
官署合称。即北周设于并州(今山西太原)的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府。武帝建德六年(577)二月,于并州置宫及六府官,但仅置司会等主要官员,同年十二月,罢并州宫及六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