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度支

度支

①官署名。魏晋南北朝尚书省诸曹之一,设尚书为长官。掌军国财赋的收支会计及事役漕运物价屯田之政令。或说魏领度支、库部、仓部、金部诸郎曹,西晋增领运曹、起部。东晋省运曹,后又省起部。南朝领度支、金部、仓部、起部四部曹。北魏、北齐领度支、仓部、左户、右户、金部、库部六部曹,掌会计、事役、仓廪帐籍、田宅租调、度量衡、军械库藏之政令。隋初沿置,领度支、民部、金部、仓部四曹。文帝开皇三年(583) 改名民部,唐朝改名户部,高宗显庆元年(656) 复改度支,设尚书、侍郎为长贰。龙朔二年(662) 改名司元,后复改户部。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户部为度支部,参见“户部”、“度支部”。②官署名。魏晋南北朝为尚书省诸郎曹之一,设郎(郎中)为长官,掌会计军国财用,隶度支尚书。隋朝称度支司,隶民部,置侍郎、员外郎为长贰。炀帝大业三年(607) 长贰改称郎、承务郎。唐朝沿置,以郎中、员外郎为长贰,隶户部(度支、司元),职掌略同。高宗龙朔二年(662) 改名司度,咸亨元年(670)复旧。中唐以后,户部诸司职权多被侵废,唯本司所掌财赋出纳日益重要,多以宰相或户部侍郎判度支事务。北宋前期承唐末五代之制,其职归三司度支部,本司无职掌,置判度支事一人,以无职事朝官充任,郎中、员外郎皆为寄禄官。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后,废三司,本司参掌计度全国财政收支、支付漕运费用及赏赐、俸给、驿券等事务,设郎中、员外郎。辖度支、发运、支供、赏赐、知杂诸案。明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置为户部四属部之一,二十二年罢。参见“度支部”,③晋朝诸公府僚属曹名,设参军。南朝罢。参见“度支参军”。④唐末、五代、北宋初三司有度支部,神宗元丰(1078—1085)以后废。参见“三司”。⑤ 官号。三国魏有度支中郎将、校、尉、都尉等,晋有度支中郎,详见各条。⑥ 晋朝诸郡属官、掌仓廪会计、漕运事务。


官名。掌管全国贡税租赋的统计、调拨、支出等事,类似现在的财政部长。魏、晋设度支尚书。《晋书·职官·列曹尚书》:“及魏……又有左民、客曹、五兵、度支,凡五曹尚书……及晋置吏部、三公、客曹、驾部、屯田、度支六曹……太康中,有吏部、殿中及五兵、田曹、度支、左民为六曹尚书。”南北朝时,南朝宋、齐,北朝北魏、北齐,都设度支尚书。隋朝有度支尚书和度支侍郎。《隋书·百官下·尚书省》:“度支尚书统度支、户部侍郎各二人,金部、仓部侍郎各一人。”唐代设度支郎中,属户部。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改民部为户部,唐高宗显庆元年又改称度支。见《旧唐书·职官二·户部尚书》。宋初有三司使,掌管盐铁度支户部;后分置三使,其一为度支使。宋神宗元丰年间正官名,三司权事归户部,户部设度支郎中。见《宋史·职官二·三司使、职官三·度支郎中》。元明两代不设度支,其职掌归户部。清朝末年改户部为度支部,设度支大臣、副大臣等。见《清史稿·职官六·度支部》。民国改称财政部。参看《通典·职官五》、《文献通考·职官六·户部尚书》。

猜你喜欢

  • 炎帝

    炎帝部落的首领称号,我国传说中的氏族和部落,最早的是炎帝,号神农氏,活动于渭河的支流姜水,从渭河流域到黄河中流,是古代羌人活动的地方,炎帝可能就是他们氏族部落的宗神。炎帝部落是一个从事农业的部落,他的

  • 左一护军府护军

    官名。唐初秦王、齐王府左一护军府长官,各置一员,正四品下,掌率本府统军以下侍卫陪从。

  • 经制使

    官名。宋徽宗宣和三年 (1121),以发运使陈遘经制东南七路财赋,创收经制钱。南宋高宗绍兴九年 (1139),改经制发运使为经制使,以户部长官或副长官兼领,掌江、淮、荆、浙、闽、广等路经制钱及和籴之事

  • 掌果

    官名。清朝内务府掌仪司果房主官。康熙十六年(1677)设,二人。正九品。掌理供备祭祀、筵宴果品及供应内庭食用果品之事。下设司果执事十二人,分办各项事务。果房执事人员,清置,见“果房”。

  • 国防部预备干部局

    官署名。国民党政府设置,直属参谋总长,掌管青年军复员士兵的管理、教育与分配事务。设局长一人,中将级;副局长一人,少将级。局内分设二处,处下设科。处长、副处长均为少将或上校级,科长为上校级。

  • 延福宫使

    官名。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置,为内侍、武臣阶官。哲宗元祐(1086—1093)中,定为从五品。徽宗政和二年(1112)重定武臣、内侍阶官名,改正侍大夫。班官名。宋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置,为

  • 白马长史

    乌桓人对辽东属国长史公孙瓒的别称。属国长史,掌郡丞及郡国都尉之职事,既佐郡守掌郡政,又兼掌兵事。《后汉书·公孙瓒传》:“瓒还郡,举孝廉,除辽东属国长史……瓒常与善射之士数十人,皆乘白马,以为左右翼,自

  • 大总管

    官名。①地方高级军政长官。北周静帝大象二年 (580) 尉迟迥自称。《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二年 (580)》: “迥乃自称大总管,承制置官司。”胡三省注: “称大总管者,欲以统摄诸州。”唐高祖武德五

  • 推事院

    官署名。唐武则天垂拱二年 (686),来俊臣为左台御史中丞,召集无赖数百人,令其告事,共为罗织。载初元年 (689)于丽景门别置推事院,作大枷凡十号。专令来俊臣推勘,亦号新开门。入新开门者,百不存一。

  • 直华文阁

    官名。南宋光宗庆元二年(1196)置,为特恩所授贴职。官名。南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置,为贴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