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古代官职>

①官名。殷朝始置,掌管家务和家奴。西周、春秋沿置,为王室总管·掌王家内外事务,传达君王王后之命。后为官吏通称,百家之长称太宰或冢宰,卿大夫家臣之长称家宰,卿大夫采邑总管称邑宰,都邑长官如中都宰,以及膳宰、庖宰等。新莽始建国元年(后9)曾改县令、长曰宰。② 县令、知县之简称。


官名。1、商代始置,为奴隶主家总管,掌管家务和奴隶。西周沿置,掌王家内外事务;春秋时各诸侯也沿用。《韩非子·说难》:“伊尹为宰。”《礼记·曲礼下》:“有宰食力,祭器衣服不假。”《论语·子路》:“仲弓为季氏宰。”

2、官吏的通称。如周代的冢宰、大宰、小宰等。见“周礼”。

3、县令与县长。王莽改县令长曰宰。见《汉书·王莽传》。

4、犹言“”。《后汉书·朱穆传》:“夫以韩、翟之操,为汉之名宰。”注:“天子以韩安国为国器,拜御史大夫,翟方进智能有余,天子甚重之。故言名宰也。”

猜你喜欢

  • 理事同知

    官名。清朝同知之一种,为厅之长官,掌厅事。清制,直隶厅或厅之长官,分设理事同知、理事通判、抚民同知及抚民通判。属同知者,正五品; 属通判者,正六品。官名。清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置,属奉天府。员额

  • 西曹参军

    官名。见“公府西曹”。

  • 蒲里衍

    又译蒲辇。女真氏族长谋克的副职,一谋克辖两蒲里衍,一蒲里衍管正军五十名。

  • 郡县掾史

    官名合称,指郡掾史和县掾史。汉朝郡县分曹办公,掌管一曹事务的正职称掾,副职称史,称某曹掾、某曹史。曹,类似现在的科、局、处。《后汉书·张酺传》:“元和二年,东巡狩,幸东郡,引酺及门生并郡县掾史并会庭中

  • 巡段江工司

    海关海事部巡工科洋员。地位次于巡江工司。见“海事部”。

  • 监丞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置五监,国子、将作、少府、长秋四监所置,掌判监事,都水监初置为次官,五年改为掌判监事。唐朝五监沿置,俱掌判监事、军器监初为掌判监事,玄宗开元十六年(728)以后为次官。隋

  • 三司规措审计官

    官名。金置,属三司,掌三司规划、审计之事。员额三人,秩正七品。

  • 上百户所

    官署名。元朝军府等级。秩从六品,统军七十人以上,置百户二员。

  • 训练近畿陆军各镇事宜大臣

    官名。清末近畿陆军督练公所长官。光绪三十三年十二月(1908)置。一人,正二品,特简。掌近畿第一、三、五、六各镇陆军的管理、训练事宜。宣统二年(1910)省。

  • 同“圭”。周朝天子册命诸侯臣子时颁赐的玉器,作为册封的凭信。《史记·晋世家》: “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珪以与叔虞曰: ‘以此封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