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孝悌

孝悌

①孝悌指孝顺友爱父母兄弟者,汉朝多与力田连称。力田指力务农本者。始见于惠帝四年 (前191)。高后元年 (前187) 令郡置孝悌力田一人。文帝十二年 (前168) 又计户口增置员额,以为民表率。被举除者得免除徭役,时有赏赐,一般不担任官职。或以为皆乡官名。亦可备一说。②制举科目之一。北宋太祖开宝 (968—976) 中曾设此科,诸道、州荐举数百人,命礼部试其艺业,一无可采,皆遣回原籍。


官名,汉高后初置,为乡官,掌导乡里,助成风化。《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其赐天下男子爵,人二级;三老、孝悌、力田人三级。”注:“三老、孝悌、力田,三者皆乡官之名。三老,高帝置,孝悌、力田高后置,所以劝导乡里,助成风化也。”《汉书·文帝纪》:“又曰:孝悌,天下之大顺也。力田,为生之本也,三老,众民之师也……以户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员,令各率其意以道(导)民焉。”

猜你喜欢

  • 布政使司参议

    官名。明制,布政使之下有左、右参议,秩从四品,与左、右参政共同分司诸道,掌督粮、督册、分守。清初沿置,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裁撤。参见“道员”。

  • 行营招讨使

    武官名。后唐置,掌行营招讨事宜。《资治通鉴·后唐纪五》记明宗天成三年(公元928年)“以武宁节度使房知温兼荆南行营招讨使,知荆南府事;分遣中使发诸道兵赴襄阳,以讨高季兴。”

  • 军功入仕

    因战功而入仕的制度。秦在战国时规定因作战有功可授予官爵。《韩非子·定法篇》记其制度说:“商君之法曰, 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之官;斩二首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

  • 孔目官

    吏名。金朝置,设于司、府等官署,掌呈覆纠正本案文书之事。地位较一般吏人优越。贞祐二年(1214),始给月俸。吏员名。即“孔目”,见该条。

  • 左中右三部仓丞

    官名。梁陈太仓令所属有左中右三部仓丞,均隶司农卿。

  • 羽林士

    官名,汉置,俸比三百石,掌送从。《后汉书·孝顺帝纪》:“乃召公卿百僚,使虎贲、羽林士屯南北宫诸门。”注:“武帝太初元年初置建章营骑,后更名羽林。又取从军事死之子孙养羽林官,教以五兵,号曰羽林孤儿。光武

  • 掌缝

    官名。唐朝置为太子内官,三员,从八品。,东宫裁剪、缝纫与织绩,隶司则。女官名。唐代太子内官中有此官,从八品,掌裁缝纺织等。见《新唐书·百官二·太子内官》。

  • 卑职

    清朝官场用语。为州县官谒见长官时的自称。亦有高于州县官(如知府、道台等)而以此自称者,以示对上级的尊重和自谦。

  • 官文书名。即举状,又称荐削。宋朝中、高级官员作为举主,每年一次或两次,向朝廷推荐选人改为京官,每递呈一纸举状,推荐一名选人,称为一削。

  • 典妆衙

    太平天国所设百工衙之一,掌制造脂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