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委员会

委员会

(1)辛亥革命后仿照西方制度所设的议会中的组织。如北洋政府时期第一届国会参议院与众议院中均设全院委员会,各种常任委员会和特别委员会。民国二年 (公元1913年) 各省省议会在闭会期间亦设常驻的委员会。但国务院未予承认。国民党政府在国民大会中置代表资格审查、提案、纪律及特种委员会。省参议会中亦置驻会委员会和各种审查委员会。(2)实行委员制的各机关。北洋政府时期有外交部的法权讨论委员会,调查法权筹备委员会,司法部的特别司法事务委员会等。国民党政府时期有隶属国民政府的,如军事委员会,全国经济委员会、政务官惩戒委员会、西京筹备委员会;隶属于行政院的有蒙藏委员会、侨务委员会、振济委员会、水利委员会以及其他各种委员会;隶属于立法院的有各种专门委员会;隶属于司法院的有中央公务员惩戒委员会;隶属于考试院的有考选委员会;还有中央政治委员会、国防最高委员会则是行施最高权力的特殊委员会。地方政府所属亦有委员会。如直属于省政府的和直属于各厅的就各有若干委员会。委员会以委员长或主任为其主官,亦有以主席为主官的。

猜你喜欢

  • 省保甲局

    官署名。清末置于各省,掌保甲警察事务。

  • 噶币纳齐伯克

    官名。清朝在新疆设的地方官员。掌管田赋。参看“伯克”条。

  • 掌材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冬官府匠师中大夫掌材上士佐官,正一命。

  • 陀西

    官名。南诏官,隶于府,犹唐朝判官。

  • 堂案

    唐朝宰相处理地方府州事务之公文,谓之堂案。

  • 监医正

    官名。清末法部属官。详“法部监医正”。

  • 小武藏下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 置,北周沿置。夏官府武藏司次官,亦称武藏下大夫,员一人。佐武藏中大夫掌各种兵器、铠甲及武士所着袍袄的收藏、保管。北周武帝建德二年 (573),省六府诸司中大夫,遂成为武

  • 扶风都尉

    官名,汉武帝置,为三辅都尉之一。掌领兵驻守防盗贼,主地方治安,秩比二千石;后罢。东汉安帝时复置扶风都尉,掌护陵园。《后汉书·百官五·州郡》:“(尉)典兵禁,备盗贼,景帝更名都尉。武帝又置三辅都尉各一人

  • 翰林使

    官名。唐朝设二人,以宦官充任,掌领在翰林院待诏的文学侍从之臣、有伎艺之士,上承下达,包揽军国重事,职权极重。五代称翰林茶酒使,北宋初称茶床使,后改翰林使,属东班诸司使,通常无职掌,仅为迁转之阶。官名。

  • 虞庠

    官署名。周朝置。掌管贵族子弟初级教育的机构。相当于“小学”。《礼记·王制》: “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郑玄注: “虞庠,亦小学也”。“周之小学,为有虞氏之庠,制是以名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