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夏官

夏官

①官署名。(1) 西魏、北周夏官府简称。(2) 兵部别称。唐武则天光宅元年(684)至中宗神龙元年(705)兵部改名。后代即沿用以称兵部或其首长。(3) 太平天国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以天、地、春、夏、秋、冬定名,夏官即兵部。②官名。(1) 传说颛顼氏所置五官之一。参见“春官”。(2) 《周礼》六官之一。《周礼·夏官·序官》: “乃立夏官司马,使率其属而掌邦政,以佐王平邦国。”参见“天官”。(3) 明初四辅官之一。参见“春官”。(4) 太平天国兵部正、又正、副、又副之官统称。(5) 太平天国朝内官夏官正丞相、夏官又正丞相、夏官副丞相、夏官又副丞相。又,女官中朝内官所置夏官正、副丞相,亦称。


官名。1、黄帝时有春夏秋冬中五官。《史记·五帝本纪》:“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注:“《集解》应劭曰: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缙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张晏曰:黄帝有景云之应,因以名师与官。”

2、周朝以司马为夏官,为天地春夏秋冬六官之一,掌军政、军赋,佐王平邦国。见《周礼·夏官》。

3、唐朝武则天改兵部尚书为夏官。《新唐书·百官一·兵部》:“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下。掌武选、地图、车马、甲械之政。”注:“(武则天)光宅元年,改兵部曰夏官。”

4、唐朝司天台有夏官。《新唐书·百官二·司天台》:“春官、夏官、秋官、冬官、中官正,各一人,正五品上;副正各一人,正六品上。掌司四时,各司其方之变异……元日、冬至、朔望朝会及大礼,各奏方事。”

5、明初为四辅官之一。《明史·职官一》:“(洪武)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九月置四辅官,以儒士王本等为之。以王本、杜祐、龚斅为春官;杜斅、赵民望、吴源为夏官,兼太子宾客。”

6、官署名,为夏官府的简称。西魏、置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府,以大司马卿为长官,夏官府都上士为佐,主军政、官员迁调、军用库藏及牲畜车辆,掌征伐、统兵宿卫和练兵讲武。北周沿置,隋文帝置。

猜你喜欢

  • 左右署

    左署为左中郎将署,右署为右中郎将署,其长官分别为左右中郎将,分别掌左右署郎持戟值班、宿卫诸殿门,出充车骑。见《后汉书·百官志》。

  • 剧县

    ①难治之县。《后汉书》卷五《安帝纪》: “诏曰: ‘自今长吏被考,竟未报。自非父母丧,无故辄去职者,剧县十岁、平县五岁以上,乃得次用。”②金朝县的等级名。凡户口在二万五千户以上者为剧县,又称次赤。设令

  • 冢人

    官名。① 掌墓地兆域的官吏。春秋战国置。《仪礼·士丧礼》: “筮宅,冢人营之。”郑玄注:“冢人,有司掌墓地兆域者,营犹度也。”②《周礼》中掌王陵墓地兆域的官员。一说为周朝置。《周礼·春官》:“冢人,下

  • 印钞局

    官署名。元朝始置,为交钞提举司下属机构。分置于大名、济宁等处。掌印钞事。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七月罢。明洪武七年(1374)亦置,隶宝钞提举司。掌印造宝钞。设大使、副使各一人,十三年罢。十九年复置

  • 后所冠军使

    官名。清沿明锦衣卫之制,于銮仪卫设后所,以掌印冠军使一人为主官,下设班剑、戈戟二司,分掌旗帜、立瓜、卧瓜、吾仗之事。

  • 六卿

    ① 殷周统军执政大臣合称。《尚书·甘誓》:“大战于甘,乃召六卿。”孔安国传:“天子六军,其将皆命卿也。”春秋诸国亦或置六卿统率六军。② 《周礼》六官之长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合称。《尚书·

  • 七品衔达

    官名。清朝乐部什帮处之属官。“达”乃头领之意,设七品衔二人。分掌演奏“掇尔多密”乐曲之事。

  • 云南司郎中

    官名。即“云南清吏司郎中”。

  • 祆祝

    官名。唐朝萨宝府供职官,协掌祆教事务,视流外勋品。参见“萨宝府”。

  • 粮台

    明清督粮道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