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夏官

夏官

①官署名。(1) 西魏、北周夏官府简称。(2) 兵部别称。唐武则天光宅元年(684)至中宗神龙元年(705)兵部改名。后代即沿用以称兵部或其首长。(3) 太平天国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以天、地、春、夏、秋、冬定名,夏官即兵部。②官名。(1) 传说颛顼氏所置五官之一。参见“春官”。(2) 《周礼》六官之一。《周礼·夏官·序官》: “乃立夏官司马,使率其属而掌邦政,以佐王平邦国。”参见“天官”。(3) 明初四辅官之一。参见“春官”。(4) 太平天国兵部正、又正、副、又副之官统称。(5) 太平天国朝内官夏官正丞相、夏官又正丞相、夏官副丞相、夏官又副丞相。又,女官中朝内官所置夏官正、副丞相,亦称。


官名。1、黄帝时有春夏秋冬中五官。《史记·五帝本纪》:“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注:“《集解》应劭曰: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缙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张晏曰:黄帝有景云之应,因以名师与官。”

2、周朝以司马为夏官,为天地春夏秋冬六官之一,掌军政、军赋,佐王平邦国。见《周礼·夏官》。

3、唐朝武则天改兵部尚书为夏官。《新唐书·百官一·兵部》:“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下。掌武选、地图、车马、甲械之政。”注:“(武则天)光宅元年,改兵部曰夏官。”

4、唐朝司天台有夏官。《新唐书·百官二·司天台》:“春官、夏官、秋官、冬官、中官正,各一人,正五品上;副正各一人,正六品上。掌司四时,各司其方之变异……元日、冬至、朔望朝会及大礼,各奏方事。”

5、明初为四辅官之一。《明史·职官一》:“(洪武)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九月置四辅官,以儒士王本等为之。以王本、杜祐、龚斅为春官;杜斅、赵民望、吴源为夏官,兼太子宾客。”

6、官署名,为夏官府的简称。西魏、置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府,以大司马卿为长官,夏官府都上士为佐,主军政、官员迁调、军用库藏及牲畜车辆,掌征伐、统兵宿卫和练兵讲武。北周沿置,隋文帝置。

猜你喜欢

  • 珍羞署

    官署名。明代置,为光禄寺四署之一,掌供宫膳、肴核(肉类、菜类、果类)之事。其官有署正一人,从六品;署丞四人,从七品;监事四人,从八品。见《明史·职官三·光禄寺》。清代光禄寺也有珍羞署,掌供禽兔鱼物,大

  • 门下吏

    泛指门下官吏,汉朝中央及地方长官均有门下吏,后世沿置。东晋和南朝州的军府也置功曹、主簿、录事、防阁等门下吏。汉代至南北朝谓郡县亲近之吏。门下又称閤下,为府长官治事之所。汉代官府正门一般不轻易开启,府内

  • 驺骑

    官名,汉置,为皇帝、百官的导从护卫骑士。《汉书·惠帝纪》:“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后曰皇太后,赐爵……外郎满六岁二级……驺比外郎。”注:“师古曰:驺本厩之驭者,后又令为骑,因谓驺骑耳。”《后汉书·舆服上》

  • 左右典戎卫

    东宫警卫机构。唐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左右卫率府为左右典戎卫,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复旧。

  • 奉驾局

    官署名。即殿中省尚乘局,唐高宗龙朔二年 (662)改,咸亨元年 (670)复名尚乘局。参见“尚乘局”。官署名。唐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尚乘局为奉驾局,尚乘局奉御为奉驾大夫。咸亨元年(公元670年)

  • 馆伴使

    官名。宋、辽及宋、金之间因事派遣使臣往来,进入对方辖区后,对方则遣接伴使、副使迎接;至对方京城,则有馆伴使、副使相陪; 返回时,则有送伴使、副使相送。官名。宋与辽,金均置,宋辽与宋金之间使臣往来,进入

  • 右治狱

    宋朝大理寺右治狱省称。官署名。宋代大理寺审判厅之一,掌审理京师百官刑狱,或皇帝指定审问的案件,以及追究官物。

  • 达干

    官名。① 突厥阿史那氏别部大臣,世代为其官而无员限。②回纥黠戛斯官之第六等,无员。

  • 度支参军

    公府僚属名。西晋末司马睿置于丞相府,掌度支曹。南朝不置。官名。见“公府度支曹”。

  • 右千牛卫上将军

    官名。唐德宗贞元二年(786)置为右千牛卫长官,一员,从二品,位大将军上,掌侍卫宫禁及供御兵器仪仗,凡千牛及备身左右以御刀仗升殿供奉者,皆领之。宋朝置为环卫官,无定员、无职掌,多命宗室为之,亦用为武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