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勃极烈

勃极烈

官名。金朝置。原义为大部长。金初,设谙班、国论忽鲁、阿买、昃四勃极烈共掌国政,成为贵族尊官。熙宗时推行汉法,改革官制,勃极烈官制废。


官号。凡是官长都称勃极烈。勃极烈是女真语的音译,义为“管理众人”。金乌古迺开始设官,最高的总治官称都勃极烈,“”是“高”的意思。都勃极烈类似汉族官制中的“冢宰”,金太祖即位前任此官。其次是“谙版勃极烈”,“谙版”是“尊贵”的意思。再其次是“国论勃极烈”,“国论”是“贵”的意思;有时设左右国论勃极烈;国论勃极烈相当汉族官制中的“国相”。还有胡鲁勃极烈(统领官),移赉勃极烈(第三位官),阿买勃极烈(治理城邑的官),乙室勃极烈(迎迓官),扎失哈勃极烈(守官署的官),昃勃极烈(阴阳官),叠勃极烈(副贰官)等;金熙宗完颜亶时废。清朝改译“勃极烈”为“贝勒”,成为爵位名。见《金史·百官一》。

猜你喜欢

  • 行营马步使

    武官名。后唐置,掌行营军马。《资治通鉴·唐纪三》记“安从诲从者争舟,行营马步使陶玘斩以徇。”

  • 核捐处

    清末度支部内部机构。原为户部捐纳房,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九月户部改为度支部后,捐纳房改为核捐,定为暂设机构。掌核办各项捐输请奖事务。

  • 宗属寺少令

    官名。渤海国官,宗属寺次官。

  • 宪府

    御史台别称。

  • 团佐

    官名。隋朝左右卫、武卫、武候、领军府及东宫领兵开府、仪同府所统乡团次官,置二员。

  • 同提举编修敕令所

    官名。南宋初年置,以执政兼任,为编修敕令所副长官,佐提举编修敕令所掌裒集诏旨,编纂成书。

  • 司宾署署丞

    官名。明制,鸿胪寺有司宾署,掌管外国朝贡使节的接待,按其等级而教其拜跪仪节。主官有署丞一人,正九品。

  • 掌科

    官名。明指六科掌印者。洪武六年(1373)铸六科给事中印,推各种给事中年长者掌之。二十四年定各科都给事中一人,掌本科印。故名。

  • 太庙斋郎

    见“斋郎”。官名,三国魏置,隶太常,属太庙令,八品,掌郊庙祭祀杂务。两晋、南朝皆置。北魏分太常斋郎和祀官斋郎,前者为从七品中,后者为九品中。唐朝太常寺置太庙斋郎一百三十人,其所领两京郊社署置郊社斋郎一

  • 尚功局

    官署名。宫廷女官六局之一。隋炀帝始置,初名尚工。唐改置为尚功。掌督宫服缝制、珍宝钱货、锦彩缣帛、支度衣食诸事。设尚功二人,下设司制、司珍、司彩、司计四司,各分置司、典、掌以掌其事。宋、金置而不称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