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乐部

乐部

官署名。北周始置。西魏、北周春官府原设司乐,周武帝保定四年(564)改为乐部。掌演乐事,以乐部中大夫主其事。后代多废不置,其演乐事分属太常寺、太乐署等机构。清朝置,乃特设之机构。掌管大祭祀、大朝会的演乐及审定乐器音律事务。设于乾隆七年(1742 )。长官为管理大臣,亦称“典乐大臣”。初由礼部满尚书兼任,其他懂音乐之王大臣亦可简派,无定员。后改为由各部侍郎、内务府大臣兼理,而满大臣中懂音乐者亦可派为管理大臣。下设署正、署丞、协律郎、司乐等官,以及乐生一百八十人,舞生三百人,分别隶于各署、处,所属机构有神乐署、和声署、什榜处等。此外,内务府掌仪司所掌宫中庆贺燕飨之乐及銮仪卫所掌卤簿诸乐,均由乐部统一管理。其职官仍隶原衙门。


官署名。北周置,如太乐署,其职如周代的大司乐,掌教音乐及乐学之政。其官有上士、中士。唐代有“乐部”,指乐队,非官属,属太常。清代有乐部,为主管音乐的官属;其官为典乐大臣,由礼部满洲尚书或王公大臣兼任。见《通典·职官七·太常卿·太乐署》、《新唐书·礼仪志十一》、《清会典·乐部》。

猜你喜欢

  • 芙蓉幕

    指幕府。无论在朝官员还是地方长官的幕府,都称芙蓉幕。唐朝独孤受《清箪赋》:“入芙蓉之幕,焕以相鲜。”唐代赵嘏《十无诗寄桂府杨中丞》:“一从开署芙蓉幕,曾向风前记得无?”参看“幕府”条。

  • 市买局

    官署名。金朝置,属太府监。旧称“市买司”,海陵王天德二年(1150)更名。掌收买宫中所用果实生料诸物。参见“市买司”,

  • 左至灵

    官名。明清道录司之官员。分掌天下道教之事。明洪武十五年(1382)设,一人,正八品。康熙十三年(1674)定设一人,亦为正八品。依例升迁右演法,缺出由右至灵升补。

  • 军乐长

    陆海军同等官。北洋政府设置,其军阶为少尉,掌军乐事务。

  • 司封中士、下士

    官名。《周礼》地官之属有封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掌封国及都邑的封域社壝及祭祀用的牛牲。北周地官府载师中大夫所属有司封中士,正二命,司封下士,正一命,掌封爵之事,隋以后为吏部司封司之职。北周时开国食邑,

  • 漆署令丞

    官名。梁少府卿所属机构有漆署,掌油漆之事。置令及丞为正副主官。

  • 委署前锋参领

    官名。清朝前锋营之职官。从五品。定额四员,左、右翼各二人,由统领于前锋校内酌委。佐前锋参领掌分辖营众之事。

  • 敢言之

    汉朝下属对上级言事的习惯用语。《论衡·谢短》: “郡言事二府曰 ‘敢言之’。” 汉简中亦常见此语。官名,即“三公”。《汉书·王莽传上》:“三公称‘敢言之’。”

  • 监战万户

    官名。金朝置。设于世祖中统四年(1265),由探马赤军将领充任,监督汉军万户作战、戍守。后罢。

  • 大司空

    官名。①相传为周天子执政三官之一。《礼记·王制》: “百官各以其成,质于三官。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以百官之成,质于天子。”② 即“大司工”。春秋战国晋、郑等国诸卿之一。掌土木工程,参掌国政。③《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