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马跑泉

马跑泉

①在今河北易县东北二十里。《清一统志·易州一》:马跑泉,“相传唐太宗征高丽驻跸于此,马跑得泉,故名”。

②在今河北涞源县南七十里。《清一统志·易州》:马跑泉,“俗传宋杨延昭屯兵于此,马跑得泉,今此山大石上有延昭题‘福胜地’三字”。

③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五十八里东平湖西岸昆山上。泉西北有月岩寺,为明万历七年(1579)建。泉东北山壁间有唐代开凿的石窟寺,有石雕立体佛像三尊。后人于窟顶立石雕佛像五尊,俗称庙上庙。

④又名昭关泉。在今安徽含山县北十五里昭关附近。《方舆纪要》卷29含山县:“俗传伍子胥过昭关,马跑泉出,此其遗迹。”

⑤在今河南禹州市东北。《方舆纪要》卷47禹州:马跑泉“在州东北四十里。世传汉光武驻兵于此,乏水,马跑,泉涌。因名”。

⑥一名虎跑泉。在今湖北京山县北。《明一统志》卷66安陆州:马跑泉“在京山县北一十里。汉关羽驻兵于此。山无水,士卒渴甚,夜有虎咆哮,马惊跑地因而得泉,至今民资灌溉之利”。

⑦一名涌珠泉。在今广西柳城县西南。《舆地纪胜》卷112柳州:涌珠泉“在柳城县之西七十里洛好市。自地涌出, 市民汲饮”。《明一统志》卷83柳州府:马跑泉“在柳城县西七十里。一名涌珠泉。相传诸葛亮南征过此,马跑其地,泉遂涌出。故名”。

⑧亦名太子泉。在今广西宁明县东明江镇。《明一统志》卷85思明府:马跑泉“在府治(今明江镇)西。无镇南王讨占城,师还思明,士卒饮明江水。疾,作祷于神,忽马跑地,有水涌出,味甘美,千百人汲之不涸,遂甃为井,又名太子井”。

⑨在今贵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南。《清一统志·安顺府》:马跑泉“俗传马跑泉出,因名”。

⑩在今甘肃天水市东南马跑泉镇。《方舆纪要》卷59秦州:“相传唐初尉迟敬德与蕃将金牙战于此。士卒罢渴,敬德马忽驰,泉遂涌出。因名。明初,徐达定关陇,引兵向秦州,至马跑泉,其守将弃城遁去。”


猜你喜欢

  • 相州

    北魏天兴四年 (401) 分冀州置,治所在邺县 (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取河亶甲居相之义。东魏天平元年 (534) 移都于此,改为司州。北周建德六年 (577) 复改为相州。大象二年 (580) 移

  • 什子山

    一名什子砦山。在今湖北麻城市东八十里。《元史·地理志》:麻城“兵乱徙治什子山,归附后还旧治”。《方舆纪要》卷76麻城县:什子山“有数峰排列,高耸干云。宋端平间,徙县于此。因山为险也”。

  • 承德府

    清乾隆四十三年 (1778) 改热河厅置,属直隶省。治所即今河北承德市。辖境相当今河北长城以北,汤河流域以东,内蒙古西拉木伦河、西辽河以南,辽宁松岭山以西地。清末略缩。1913年废。清乾隆四十三年(1

  • 应灵县

    唐天宝元年(742)改大牢县置,属和义郡。治所在今四川井研县西南。一说在今荣县西。乾元元年(758)属荣州。后徙治今乐山市东南金山镇。元废。古县名。唐天宝元年(742年)以大牢县改名,治今四川省荣县西

  • 罗汉院遗址

    在今江苏苏州市凤凰街定慧寺巷。始建于唐咸通二年 (861)。初名般若院,五代吴越时改称罗汉院。北宋太平兴国七年 (982) 增建砖塔一对,东曰舍利塔,西曰功德舍利塔,高约33米,七级八面,仿木构楼阁式

  • 柏社镇

    北宋置,属德阳县。即今四川德阳市西北柏隆镇。

  • 白马川

    在今甘肃华池县西。源出环县东界,东南流经华池县,至庆阳县东合环江为马莲河。《元和志》卷3延庆县:唐置白马县,“以西临白马川水为名”。

  • 桂林驿

    ①三国吴凤皇三年 (274) 置,属广州。治所在武安县 (今广西柳州市东南)。西晋时移治潭中县 (今柳州市东南柳江东南岸)。辖境相当今广西柳州、柳江、来宾、柳城、宜山、融水、融安、罗城、三江等市县地。

  • 济阴县

    ①隋开皇六年 (586) 置,为曹州治。治所在今山东曹县西北六十里。大业初为济阴郡治。唐为曹州治。北宋为兴仁府治。金大定八年 (1168) 城为河水淹没,迁治古乘氏县 (今山东菏泽市),为曹州治。明洪

  • 兴山县

    三国吴永安三年(260)置,属建平郡。治所在高阳城(今湖北兴山县北丰邑坪)。《舆地纪胜》卷74兴山县:“兴山者环邑皆山也,县治兴起于群山之上,故名。”南朝宋废。唐武德三年(620)复置,属归州。贞观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