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青城县

青城县

①唐武德四年 (621) 析太湖县置,属舒州。治所在今安徽太湖县东上格城。七年 (624) 废入荆阳县。

②唐开元十八年 (730) 改清城县置,属蜀州。治所在今四川都江堰市东南徐渡乡杜家墩子。以青城山为名。天宝初属唐安郡,乾元初复属蜀州。北宋属永安军 (后改永康军)。《宋史·樊知古传》: 淳化四年 (993),“青城县民王小波聚众为乱,谓其众曰: ‘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辈均之。’ 附者益众。遂攻陷青城县”。即此。元至元十三年 (1276) 废入灌州。

③即青神县。今四川青神县。《宋史·杨栋传》:“杨栋字元极,眉州青城人。”

④蒙古太宗七年 (1235) 置,属济南路。治所即今山东高青县西青城镇。中统中改属陵州,至元二年(1265) 属河间路。明洪武二年 (1369) 废,十三年(1380) 复置,属济南府。清雍正十二年 (1734) 改属武定府。民国初属山东济南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1948年并入高青县。

⑤ 1941年7 月晋冀鲁豫边区由翼城、浮山、沁水三县析置,属太岳区。治青城村 (今山西翼城县东北青城村)。1945年12月撤销,并入翼城县。


(1)古县名。(1)唐武德四年(621年)析太湖县置,治今安徽省太湖县东。属舒州。七年废入荆阳县。(2)唐开元十八年(730年)改清城县置,治今四川省都江堰市东南徐渡场杜家墩子。属蜀州。宋先后属永安军、蜀州、永康军。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省入灌州。(2)古旧县名。蒙古太宗七年(1235年)以青平镇置,治今山东省高青县西青城镇。属济南路。中统间改属陵州。至元初改属河间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入邹平、齐东二县;十三年复置,属济南府。1948年与高苑县合并为高青县。(3)旧县名。(1)冀中抗日根据地设。1940年置,治今河北省黄骅市。1942年与新海县合并,改设新青县。1945年为纪念黄骅烈士,改名黄骅县。(2)太岳抗日根据地设。1942年由山西省临浮公路以南翼城、浮山、沁水三县交界地区析置,治今翼城县青城村。1945年撤销,仍归各县。


猜你喜欢

  • 和茶山

    在今云南禄丰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116广通县: 和茶山在 “县 (治今广通镇) 南十五里。清水河源出焉”。

  • 临松堡

    北宋置,属积石军。在今青海尖扎县西北。《宋史·地理志》 积石军: 临松堡 “东至廓州界五十里,西至顺通堡界一十二里,南至把拶公原界约六十里,北至黄河一十五里”。后废。

  • 阿里港

    即今台湾省屏东县北里港乡驻地。清时商贸繁盛,凤山县丞曾驻此。即今台湾省屏东县北里港乡。清时商旅贸易,五方鳞集,市极喧哗。凤山县丞曾驻此。

  • 白塉

    在今湖南华容县东南。《梁书·胡僧祐传》:大宝二年(551),侯景围巴陵,湘东王绎遣胡僧祐自江陵帅水师赴援,“至杨浦,(侯)景遣其将任约率锐卒五千,据白塉,遥以待之”。在今湖南省华容县东南。《资治通鉴》

  • 武车县

    西汉置,属西河郡。方位缺考,当在今陕西或山西省黄河沿岸。东汉废。

  • 马嵬坡

    在今陕西兴平市西二十五里马嵬镇。《新唐书·明皇纪》:天宝十五载(756),帝幸蜀,“次马嵬……赐贵妃杨氏死”。即此。郑畋有《马嵬坡》诗。白居易《长恨歌》:“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皆指此。在

  • 大兔场

    即今贵州纳雍县。1932年于此置纳雍县。

  • 兴国州

    明洪武九年(1376)改兴国府置,属武昌府。治所即今湖北阳新县。辖境约当今湖北黄石、大冶、通山、阳新等市县地。1912年改为兴国县。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兴国府置,治今湖北省阳新县。属武昌府。辖境

  • 大龙头山

    在今贵州思南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22思南府:大龙头山“在府东北七里。其南有白鹿峰”。

  • 卞县

    西汉置,属鲁国。治所在今山东泗水县东四十二里卞桥。三国魏属鲁郡。西晋属鲁国。北魏废。古县名。西汉以卞邑置,治今山东省泗水县东南。属鲁国。三国魏属鲁郡。北魏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