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岭
①在今河北怀来县东北四十五里,北与赤城县相接。《方舆纪要》卷18:长安岭“本名枪竿岭,或曰桑干岭之讹也,永乐中改今名。嘉靖二十七年,敌由独石逾长安岭掠隆永,即此”。
②在今安徽怀宁县东北。《方舆纪要》卷26安庆府怀宁县“峡石岭”条下:“又长安岭在县(今安庆市)西三十里,岭甚远长,达潜山县。明崇祯十年,官军败贼于此。”
①在今河北怀来县东北四十五里,北与赤城县相接。《方舆纪要》卷18:长安岭“本名枪竿岭,或曰桑干岭之讹也,永乐中改今名。嘉靖二十七年,敌由独石逾长安岭掠隆永,即此”。
②在今安徽怀宁县东北。《方舆纪要》卷26安庆府怀宁县“峡石岭”条下:“又长安岭在县(今安庆市)西三十里,岭甚远长,达潜山县。明崇祯十年,官军败贼于此。”
金置,属繁畤县。故址在今山西繁峙县东北一百里。
即五国部。辽时在今黑龙江省依兰县以东至乌苏里江口以下松花江和黑龙江两岸,剖阿里、盆奴里、奥里米、越里笃、越里吉五国部的总称。设节度使领之,称五国城。其中越里吉城即今黑龙江省依兰县,称五国头城。宋徽宗赵
在今西藏西部阿里地区。古为羊同国属,公元7世纪前期为吐蕃王朝(约629—842)征服;10世纪时吐蕃王室后裔于此建立政权,治所在今普兰,为阿里三部之一。元代为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
在今安徽凤阳县东北三十八里淮河中。《南齐书·魏虏传》:建武二年(495),魏主宏攻钟离不拔,“乃分军据邵阳州,栅断水路,夹筑二城。右卫将军萧坦之遣军主裴叔业攻二城,拔之”。《梁书·武帝纪》:天监六年(
西汉置,属汝南郡。治所在今河南正阳县西南陡沟镇。文帝八年(前172),封淮南厉王子勃为安阳侯。即此。西晋太康元年(280)改为南安阳县。西汉本始四年(前70年)封清河纲王子置,治今山东省武城县东北。属
秦亡后项羽于汉元年 (前206) 封共敖置。都江陵 (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辖有南郡、长沙郡及黔中郡,相当今湖北大部、湖南全境及贵州东北部地区。高帝五年 (前202) 传至其子共尉时国除,仍
在今湖南辰溪县南二十里。《清一统志·辰州府一》:市溪“汇众水入沅,为县巨溪”。
即栈道。《后汉书·隗嚣传》: “白水险阻,栈阁绝败。” 李贤注: “栈阁者,山路悬险,栈木为阁道。”
明置,在今贵州惠水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21定番州:乌罗关在“(罗番长官)司西四十里”。
南朝宋置,属新宁郡。治所在今广东高要市南。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初复置, 属端州。后废。古县名。南朝宋置,治今广东省高要市南。属新宁郡。隋大业初废入博林县。唐武德五年(622年)复置,属端州。后又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