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禄羯呫婆国
在今印度西部纳巴达河口之布罗奇附近。唐玄奘 《大唐西域记》 卷11: 跋禄羯呫婆国“周二千四五百里。国大都城周二十余里”。
在今印度西部纳巴达河口之布罗奇附近。唐玄奘 《大唐西域记》 卷11: 跋禄羯呫婆国“周二千四五百里。国大都城周二十余里”。
隋末置,属高凉郡。治所即今广东阳江市。《寰宇记》卷158恩州:阳江县“因邑界阳江为名”。唐属恩州,大顺二年(891)为恩州治。北宋庆历八年(1048)为南恩州治。明洪武二年(1369)废恩州,县属肇庆
在今云南蒙自县东南。《方舆纪要》卷115蒙自县:发果寨“在县东南。傍有五山,峻拔险固可恃”。
明洪武二年(1369)置,直隶南京中军都督府。治所在今江苏淮安市。《方舆纪要》卷22淮安卫:“又大河卫,在府北新城内。”清废。明洪武二年(1369年)置,在今江苏省淮安市。属中军都督府。后迁治今淮安市
即凯口。 在今贵州都匀市西南凯口镇。《方舆纪要》 卷121平州六洞长官司: 凯口洞 “在司东北三十里。苗人常避兵于此”。
东汉和帝刘肇陵。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南。《后汉书·殇帝纪》: 延平元年 (106),“葬孝和皇帝于慎陵,尊庙曰穆宗”。同书 《礼仪志》 注引 《帝王世纪》 曰: “在雒阳 (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东南
元后至元四年(1338)置邦牙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并总管府,属云南行省。治所在邦牙(今缅甸阿瓦附近)。辖境约当今缅甸德勒至卑谬的伊洛瓦底江沿岸。至正二年(1342)废。
清改司盐城置,属安邑县。即今山西运城市。《清一统志·解州》:运城“在安邑县东南。元至正间建。本朝初设盐政及运司以下等官,乾隆五十七年裁。嘉庆十二年移河东道驻此, 兼管盐务”。1958年为运城县驻地。
北魏改勇田郡置,为武始郡治。治所在今甘肃临洮县北七十里辛店乡康家崖。隋开皇三年(583) 废。古县名。北魏置,治今甘肃省临洮县北。为武始郡治。西魏废。
在今甘肃平凉市西北崆峒山中。《明一统志》卷35平凉府:青龙洞“在翠屏山上,雨晴云辄归洞中,一名归云洞”。
在今湖北宣恩县南。《宋史·史方传》:“天禧中,……徙夔州。时,富、顺州蛮田彦晏寇施州,焚暗利砦。方领兵直抵富、顺,荡其巢穴,穷追彦晏至七女栅。除之。”《方舆纪要》卷82施州卫“暗利砦”条下:“《志》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