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象鼻山

象鼻山

又名漓山、沈水山、象山。即今广西桂林市区南漓江与桃花江汇流处象鼻山。《方舆纪要》 卷107临桂县: 漓山 “山魁然拔起,横障江上,郡人名为象鼻山。以山突起水滨,形如象鼻也。明初围静江,别将朱亮祖屯于东门象鼻山下。即此”。


(1)又称象山,古称漓山。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内阳江和漓江汇流处。山状似巨象伸鼻吸水,故名。西麓有登山盘曲山道。山顶平展,北端有明代的普贤塔,远看似宝瓶,又似一柄插在象背上的剑,故有宝瓶塔、剑柄塔之称。山下有水月洞,是由象鼻与象身形成的圆洞,江水贯流,可过小艇。宋代蓟北处士在此有《咏月夜》诗:“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据记载,洞旁原有唐代云崖轩、宋代朝阳亭,已不存。洞内外崖壁上有历代石刻50余件,其中多为宋人题刻。南宋诗人张孝祥的《朝阳亭诗并序》、范成大的《复水月洞铭并序》、陆游的《诗札》等,都极珍贵。是桂林市内游览胜地。(2)即“一天门山”。

象 鼻 山


猜你喜欢

  • 帖夷县

    西魏废帝元年 (552) 置,为帖夷郡治。治所在今四川南坪县东南一百里白水江东岸。《太平御览》 卷167引 《后魏书》 曰: “以戎夷宁帖为义也。” 恭帝二年 (555) 改为昌宁郡治。隋属同昌郡。唐

  • 安吉场

    在今四川大竹县东北一百五十里。《清史稿·周达武传》:同治初,追击周绍勇义军“至大竹安吉场”。即此。

  • 石板溪场

    即今四川犍为县北石溪镇。清嘉庆《犍为县志》卷2:石板溪场在“县北四十里。通乐山”。

  • 狐谷亭

    在今山西襄汾县西北。《左传》: 僖公十六年 (前644),“秋,狄侵晋,取狐厨、受铎。涉汾、及昆都”。杜预注: “狐厨、受铎、昆都,晋三邑。平阳临汾县西北有狐谷亭。” 《水经· 汾水注》: 平水 “东

  • 龙山

    ①在今河北迁安县南十五里。海拔266米。《方舆纪要》卷17卢龙县:龙山在“府西四十里。山势蜿蜒,其形似龙”。因名。②又名遂城山、龙堂坡。在今河北徐水县西五十里。《隋书·地理志》:遂城县“有龙山”。又《

  • 乾封镇

    北宋置,属平泉县。在今四川简阳市西南八十里同福场。

  • 归仁军

    唐天宝六年(747)于归仁国置,属安西都护府。治所在孽多城(今巴基斯坦控制下的克什米尔之吉尔吉特)。后废。

  • 阴盘县

    ①西汉置,治所在今甘肃灵台县境。东汉灵帝末年侨置于新丰县(今陕西临潼县东北十四里),属京兆郡。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省入新丰县。太和九年(485)复置,迁治司马村(今临潼县东三十二里泠川河畔)。北

  • 宾从县

    唐置,为鲜州羁縻州治所。初置在营州界。神龙初寄治潞县之古潞城(今河北三河市西南)。后废。古县名。唐武德五年(622年)置,在今河北省滦河上游一带,后侨治营州(治今辽宁朝阳市)境,为鲜州治。万岁通天元年

  • 宽定吉思海

    一作宽田吉思海。即今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西之里海。《元史·速不台传》: 癸未年(1223),速不台讨钦察,“遂引兵绕宽定吉思海”。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