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城
汉广陵城的别称。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北之蜀冈。秦、汉于此置广陵县,汉为广陵国治。晋以后因竟陵王诞之乱,城邑荒芜,故曰芜城。南朝宋鲍照有《芜城赋》,注:“登广陵故城”而作。
在今江苏省扬州市西北蜀岗上。即秦汉广陵县治所。东汉末荒芜。南朝宋大明三年(459年)竟陵王诞之乱后,更甚。故别称“芜城”。南朝宋鲍明有《芜城赋》。唐李商隐《隋宫》诗:“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汉广陵城的别称。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北之蜀冈。秦、汉于此置广陵县,汉为广陵国治。晋以后因竟陵王诞之乱,城邑荒芜,故曰芜城。南朝宋鲍照有《芜城赋》,注:“登广陵故城”而作。
在今江苏省扬州市西北蜀岗上。即秦汉广陵县治所。东汉末荒芜。南朝宋大明三年(459年)竟陵王诞之乱后,更甚。故别称“芜城”。南朝宋鲍明有《芜城赋》。唐李商隐《隋宫》诗:“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在今陕西兴平市北。《清一统志 ·西安府一》: 黄麓山 “在兴平县北一里。亦名黄山,即始平西原也”。
在今北京市海淀区玉泉山之南。辽于此建玉泉山行宫。金又建芙蓉殿行宫。元世祖于此建昭化寺。明英宗又增建上下华严寺。清康熙十九年(1680) 改名澄心园,三十一年 (1692) 改名静明园。《清一统志·京师
在今安徽贵池市西南一百五十里。《清一统志·池州府一》: 查村堰 “在县西南一百余里。受狮龙山泉及北山西岩诸溪水,灌田千三百余亩。明洪武初,知府赵安劄浚淤浅,撤曲防,分上、中、下三段,以次灌溉”。
一名王舍城。 南北朝时期西域哒国都城,在今阿富汗北部伐济腊巴德。《魏书·西域传》:哒国 “其王都拔底延城, 盖王舍城也。 其城方十里余,多寺塔,皆饰以金”。
①在今安徽祁门县西北百里,北通石台孔道。古陵阳南下黟、歙,多取道于此。《舆地纪胜》卷20徽州:赤岭“在祁门北百二十里。《祥符经》云,昔人于岭下溪为梁取鱼,鱼不得下,遂飞越岭,人复于岭上设网。鱼化为石,
1941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牟平、海阳二县析置,治夏村(今山东乳山市)。1942年改置牟海县。山东抗日根据地设。1941年析牟平县南部与海阳县东部置(县级),治夏村(今山东乳山市夏村镇)。以两县首字得名
在今山东荣成市北。《寰宇记》 卷20文登县: “ 《郡国志》 云,不夜城北有海牛岛。无角紫色,足似龟,长丈余,尾若鲇鱼,性捷疾,见人则飞赴水。皮堪弓鞬,脂可燃灯。”
西汉置,属天水郡。治所即今甘肃秦安县东北陇城乡。《后汉书· 隗嚣传》: 建武八年 (32)春,“来歙从山道袭得略阳城,……嚣自悉其大众围来歙。公孙述亦遣其将李育、田弇助嚣攻略阳,连月不下”。即此。东汉
即今湖南隆回县治桃洪镇。原为邵阳县地,清设通判驻此。1949年隆回县迁治于此。
即六番招讨司。在今四川天全县。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25天全六番招讨使司:“元宪宗时复置六安宣抚司,属吐蕃等处宣慰司,后改六番招讨司,又分置天全招讨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