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绍庆路

绍庆路

即绍庆府。治所即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元史·英宗纪》: 延祐七年 (1320),“绍庆路洞蛮为寇,命四川行省捕之”。


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升绍庆府为路,治彭水县(今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辖境相当今重庆市彭水、黔江两县区和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部分地区。属四川行省。《元史·泰定帝纪》:泰定四年(1327年),“绍庆路四洞酋阿者等降,并命为蛮夷长官”,即此。明洪武四年(1371年)废入重庆府。


猜你喜欢

  • 垌冢 (塚) 集

    即今湖北汉川县西北八十里桐冢镇。清光绪 《湖北全省分图》: 汉川县西北有垌冢集。

  • 沛县

    ①秦置,属泗水郡。治所即今江苏沛县。西汉属沛郡。东汉属沛国。南朝宋属沛郡。北齐废。隋开皇十六年(596)复置,属徐州。大业初属彭城郡。唐属徐州。金属滕州。蒙古太宗七年(1235)为滕州治,宪宗二年(1

  • 佛冈厅

    清嘉庆十六年(1811)置,属广东省。治所即今广东佛冈县。道光《佛冈厅志》卷1载:观音山之左股,石室宽敞,正壁刻“永佛寺”三字,室之西畔又有石人像三,俨然拱立。一名佛寺冈,冈顶有村佛冈围。厅因以为名。

  • 郗马镇

    即今河北栾城县西北二十二里郗马镇。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50获鹿县图: 东南有郗马。

  • 沃日土司

    清顺治十五年(1658)置,即今四川小金县东沃日河南岸沃日乡(官寨)。喇嘛巴碧太归附时,颂给沃日贯顶净慈妙智国师印信,故称沃日土司。《清史稿·土司传》:乾隆十四年(1749)讨金川,傅恒奏“马良柱转战

  • 临沮县

    ①西汉置,属南郡。治所在今湖北远安县西北。以临沮水为名。东汉改为临沮侯国,后复为临沮县。西晋永宁后徙治今湖北当阳市西北。东晋咸和中为沮阳郡治。南朝宋属南郡。北周属漳川郡。隋废。②唐武德九年 (626)

  • 秦中

    指今陕西省中部平原地区。因春秋、战国时这里为秦国地而得名。《汉书·娄敬传》 有 “秦中新破” 句,唐白居易有 《秦中吟》 诗。皆指此。古地区名。指今陕西省中部平原地区。《汉书·娄敬传》:“秦中新破。”

  • 嵓录县

    即岩绿县。隋置,为朔方郡治。治所在今陕西靖边县东北白城子古城。《新唐书·地理志》 夏州朔方郡朔方县: “本嵓录,贞观三年更名。”

  • 涿鹿卫

    明永乐七年 (1409) 置,直隶后军都督府。治所即今河北涿州市。后废。明永乐中置,治今河北省涿州市。属后军都督府。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省。

  • 天马山镇

    即今上海市松江县西北天马山镇。清时有把总驻守。光绪《江苏全省舆图》娄县:“天马山镇在城北一十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