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清凉山

清凉山

①即今山西怀仁县西清凉山。《金史·地理志》: 大同府怀仁县有清凉山。《方舆纪要》 卷44怀仁县: 清凉山在 “县西二十里。旧有砖塔及利国冶铁”。

②古称石头山,又名石城山。在今江苏南京市汉中门内。南唐时山半建有清凉道场,故改今名。六朝以来,皆守此为固。山中有清凉寺、扫叶楼、乌龙潭及六朝、南唐古井等许多名人遗迹,是南京市名胜之地。

③在今陕西延安市东北。《方舆纪要》卷57延安府肤施县 “嘉岭山” 条下: “城东北有清凉山,上有尸毗岩及万佛、仙石等洞。”


(1)古称石头山,又称石城山。在江苏省南京市城区西侧。海拔63.7米。为一红色砾岩低丘,长江曾流经其西麓,形势险要。公元前333年楚威王在此建金陵邑。公元212年东吴孙权又在金陵邑原址筑石头城,故亦称石城山。南唐时建清凉道场,改今名。有清凉寺、扫叶楼等古迹。今辟为公园。(2)曾称太和山。在陕西省延安市城区北、延河北岸。海拔1219米。山体由砂岩、页岩构成,上覆黄土。为梁状山地尾部,长期受流水侵蚀,渐成峁状。北部和缓,东、南、西三面较陡。有佛教石窟四座。其中以北宋时开凿的第一窟最大,屏壁及窟室四壁满雕佛像,有“万佛洞”之称。1941—1947年间,新华广播电台、新华总社、解放日报社、中央印刷厂等单位驻此,留有旧址。(3)“五台山”的别称。


猜你喜欢

  • 县市镇

    即今安徽繁昌县西北长江边之新港镇。《方舆纪要》卷27繁昌县:县市镇“在县西四十里,稍北即旧县治也。《志》云:旧县治后山绝顶,上有缥缈台,下临大江,与濡须津相对。宋熙宁中易名曰表里江上台”。

  • 西镇店

    在今安徽砀山县东南。《清一统志·徐州府二》:西镇店“在砀山县东五十里。有公馆”。

  • 射子镇

    北宋置,属汝阳县。即今河南平舆县北四十四里射桥乡。

  • 壶关山

    亦名壶山、壶口山。在今山西长治市东南,跨壶关县界,绵延百余里。《元和志》 卷15:“山形似壶,于此置关,故名壶关。”即“壶口山(2)”。

  • 鄣公山

    即率山。又名张公山。在今安徽休宁县西南一百六十里,接江西婺源县界。《清一统志·徽州府》: 率山 “在婺源县西北,接江西浮梁县界。一名大鄣山,又名张公山。脉由五岭而北,重冈复岭,周百余里,高千四百余仞。

  • 临山县

    唐置,属羁縻述昆州。治所在今广西东兰县东南、河池市西南境。北宋废。古县名。唐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县东南、河池市西南境。属桂州所领羁縻述昆州。宋属宜州所领述昆羁縻州。后废。

  • 畏兀儿国

    即西州回鹘。12世纪时自号畏兀儿。都城在和州 (一名火州。在今新疆吐鲁番市东四十余里高昌故城)。《新元史·地理志): 畏兀儿地 “本高昌地,唐置交河郡。又为回鹘所据,后自号畏兀儿。太祖六年 (1211

  • 比干庙

    在今河南卫辉市城北十四里。据《史记·殷本纪》:“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因比干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据传比干被纣剖心后,葬于此。相传其墓为周武王所封,北魏孝文帝时因墓立

  • 苦泉

    在今陕西大荔县北。《元和志》 卷2同州朝邑县: 苦泉 “在县西北三十里许原下,其水咸苦,羊饮之,肥而美。今于泉侧置羊牧,故谚云 ‘苦泉羊,洛水浆’”。《新唐书·高宗纪》: 永徽二年 (651),“以同

  • 石村汛

    在今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西北。《清一统志·广西统部》 义宁协副将:有石村汛,把总驻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