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宝县
1941年苏北革命根据地由淮安、宝应二县运河以西部分地析置,属盐阜区。治所在岔河镇(今江苏洪泽县东岔河镇)。取淮安、宝应二县首字为名。1949年4月属苏北行署区。1950年撤销,并入淮阴、淮安、宝应三县。
旧县名。盐阜抗日根据地设。1941年由江苏省淮安、宝应两县运河以西地区析置。取二县首字为名。治今洪泽县岔河镇。1950年撤销,并入淮安、淮阴、宝应三县。
1941年苏北革命根据地由淮安、宝应二县运河以西部分地析置,属盐阜区。治所在岔河镇(今江苏洪泽县东岔河镇)。取淮安、宝应二县首字为名。1949年4月属苏北行署区。1950年撤销,并入淮阴、淮安、宝应三县。
旧县名。盐阜抗日根据地设。1941年由江苏省淮安、宝应两县运河以西地区析置。取二县首字为名。治今洪泽县岔河镇。1950年撤销,并入淮安、淮阴、宝应三县。
①唐神龙元年 (705) 改武崇县置,属杭州。治所在今浙江临安县西九十八里昌化镇。以山得名。大历二年 (767) 省,长庆初复置。五代梁开平二年 (908) 改为金昌县,后唐同光初复名唐山县,后晋天福
一作鄂尔国木索站。清乾隆二十七年 (1762) 置,为吉林将军境内北路驿站之一。在今黑龙江省通河县东北清河镇。《清一统志· 吉林二》: “崇古尔库站又东北七十二里至鄂尔多穆逊站。”
即今湖北郧西县西北上津镇。南朝以来为上津县治。清乾隆十九年(1754)设巡司于此。嘉庆十一年(1806)裁。即今湖北省郧西县西北上津镇。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设巡检司于此,嘉庆十一年(1806年)
隋开皇十四年 (594) 置,属济州。治所在今山东平阴县西北二十里榆山下。大业二年 (606)改为平阴县。古县名。隋开皇十四年(594年)置,治今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西南。属济州。大业二年(606年)徙
即今江苏高邮市南渌洋湖。《水经·淮水注》:“中渎水自广陵北出武广湖东,陆阳湖西,二湖东西相直五里。”
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筑土城,在今福建诏安县东。
①南朝梁侨置,治所在云泽县 (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东南)。隋废。②西魏置,治所在武宁郡乐乡县 (今湖北钟祥市西北双河乡北乐乡关)。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621) 复置,贞观八年 (634) 废。西魏置
①即今上海市嘉定区西南三十里黄渡镇。《方舆纪要》 卷24苏州府嘉定县: 黄渡镇 “元置镇,因水而名。寻又置吴塘巡司于此,明因之。洪武中,市舶提举司亦置于此”。②即今安徽宣州市东南黄渡乡。明嘉靖《宁国府
即今贵州安顺市及普定县北之三岔河。《方舆纪要》 卷123普定卫: 思腊河 “在卫北境,接水西界。(明) 天启初,官军议讨水西,使黔兵由普定渡思腊河径趋贼巢,谓此”。
即今浙江江山市西南峡口镇。《方舆纪要》卷93江山县: 峡口渡 “在县南六十五里。《舆程记》:自清湖渡至峡口渡凡五十里,渡阔三十余丈。泛滥时一望无际,浅涸则磷磷石涧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