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州
明洪武九年 (1376) 改般阳府置,属济南府。治所即淄川县 (今山东淄博市西南淄川城)。十二年 (1379) 废州为县。
明洪武九年(1376年)降般阳府置,治今山东省淄博市西南淄川镇。辖境相当今山东省高青、淄博及桓台、博兴等部分地。十二年省州为淄川县。
明洪武九年 (1376) 改般阳府置,属济南府。治所即淄川县 (今山东淄博市西南淄川城)。十二年 (1379) 废州为县。
明洪武九年(1376年)降般阳府置,治今山东省淄博市西南淄川镇。辖境相当今山东省高青、淄博及桓台、博兴等部分地。十二年省州为淄川县。
西魏置,为应州平靖郡治。治所在今湖北广水市西北五十里。隋大业初废。古县名。西魏置,治今湖北省广水市西北。为平靖郡治。隋大业初废。
①西汉高帝五年(前202)置,为京兆尹治。治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晋为京兆郡治。北魏属京兆郡。北周复为郡治。隋开皇三年(587)移治大兴城(今西安市),与大兴县同城,为京兆郡治。唐为京兆府治。五代梁改
战国齐邑。在今山东宁阳县东北三十五里堽城坝。《史记·秦本纪》:秦昭王“三十六年,客卿竈攻齐,取刚、寿”。即此。西汉置刚县。古邑名。又作纲。战国齐邑。在今山东省宁阳县东北。《史记·秦本纪》:秦昭王三十六
又作鸭赤城、鸭池城。即今云南昆明市。《元史·兀良合台传》: “遂进至乌蛮所都之押赤城。城际滇池,三面皆水。” 《马可波罗行纪》: “行五日毕,抵一主城,是为国都,名称押赤。城大而名贵,工商甚众。” 《
在今广西贵港市南三里。《舆地纪胜》卷111贵州:汎水“在县之南”。《方舆纪要》卷108贵县:汎水江“北流入郁。一名度中口”。
北齐置,治所在盐城县 (今江苏盐城市)。南朝陈改为盐城郡。北齐置,治今江苏省盐城市。属东广州。南朝陈改名盐城郡。
清属林葱土司,民国属德格县,即今四川德格县东北阿须乡。为藏族著名英雄格萨尔王之故乡。清乾隆年间,林葱土司建格萨尔王庙。流传于今的《格萨尔》英雄史诗有二千多万行,一亿多字,为世界最长的史诗。
在今云南盈江县西南。《明史·云南土司三·南甸》: “南百里有关,立木为栅,周一里; 曰南牙,甚高,山势延袤一百余里,官道经之。上有石梯,蛮人据以为险。”
在今河南滑县东北。《资治通鉴》:五代晋天福二年(937),杨延光举兵魏州,其将“冯晖、孙锐引兵至六明镇”。胡三省注:“六明镇,在胡良渡北。”古镇名。又称鹿鸣镇、鹿鸣城。在今河南省滑县西南旧滑县东北。南
北魏皇兴元年(467)改定陵县置,属襄城郡。治所即今河南舞阳县东北四十六里北舞渡镇。永安中,为广州定陵郡治。隋开皇初改为北舞县。古县名。北魏皇兴元年(467年)改定陵县置,治今河南省舞阳县东北。属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