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峁镇
即今陕西神木县东南沙峁乡。1939年西北革命根据地神府县迁治于此。
在陕西省神木县东南部。面积237平方千米。人口1.6万。镇人民政府驻王桑塔,人口870。1951年设沙峁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2001年置镇。主产谷子、玉米、高粱。有公路通县城。
即今陕西神木县东南沙峁乡。1939年西北革命根据地神府县迁治于此。
在陕西省神木县东南部。面积237平方千米。人口1.6万。镇人民政府驻王桑塔,人口870。1951年设沙峁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2001年置镇。主产谷子、玉米、高粱。有公路通县城。
即今河北丰润县北三十里左家坞镇。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4丰润县图:北有左家务镇。
①在今安徽歙县城南三里。《江南通志·山川五·徽州府》: 紫阳山 “在府南三里,高百九十仞。《府志》 云,宋婺源朱松游而乐之,后寓闽中,常以紫阳书堂刻其印章。其子熹,亦以紫阳名其堂,亦不忘也”。南宋淳祐
①湘江支流。在今湖南望城县北。《水经·湘水注》:“沩水出益阳县马头山,东径新阳县南,晋太康元年改曰新康矣。沩水又东入临湘县,历沩口戍,东南注湘水。”《清一统志·长沙府一》 引《寰宇记》称,沩水出大沩山
即尹公山。在今浙江遂昌县东北。《元丰九域志》 卷5: 处州遂昌县 “有项公山”。
即今江西赣县西北攸镇圩。《方舆纪要》卷87赣州府赣县“水西驿”条下:攸镇驿“在府北百二十里。元曰攸镇站,明初改为驿”。清废。
在今四川富顺县东南。清嘉庆《四川通志》卷13:竹岩洞“在(富顺)县东南五十里。有流杯池。宋侍郎郑莹尝居此,著前后竹岩赋”。
唐置,寄治宁朔县界。约在今陕西靖边县境。唐羁縻都督府。唐永徽元年(650年)以薛延陀部落置,约在今蒙古国戈壁阿尔泰省中部。开耀元年(681年)侨治夏州宁朔县(今陕西靖边县东北)界,属夏州都督府。
亦作陶张河。即今山东栖霞县东南、莱阳市东北之清水河,为五龙河上源。《清一统志·登州府》: 陶章河 “源出栖霞县东南十五里唐山,西南流经莱阳县 (今莱阳市) 东,又西南会县河西大河,合流南入海”。
①在今山西平定县东。《方舆纪要》 卷40平定州: 绵山 “在州东九十里,一名紫荆山。周三十里,泽发水出焉”。《清一统志·平定州》 云: “旧传介子推避晋文公处,中有介子推庙。”②又名介山。在今山西介休
即今山西高平县东南侯家庄。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所置陵高县曾徙治于此。集镇名。在山东省桓台县东南部。属果里镇。人口2500。原侯庄镇人民政府驻地。《侯氏世谱》载:“始祖自明洪四年……徙……长山县东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