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罗乡
在今广西宾阳县南。旧属永淳县。明置巡司于此。
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西北。明时设巡检司于此。
在今广西宾阳县南。旧属永淳县。明置巡司于此。
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西北。明时设巡检司于此。
①亦作伞山。在今四川遂宁县东北。《方舆胜览》卷63遂宁府:伞子山“在小溪县白水镇。唐大历间,有禅师跨一白驴抵此山结茅以居,环山之民,素以植蔗凝霜为业。和尚所骑白驴颇食民蔗,居民苦之,诣和尚请焉。和尚曰
即今江苏武进县西北四十五里西夏墅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武进县图:西北有夏墅。民国《江苏六十一县志》:武进县西北有“西夏墅镇”。在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西部、新孟河两岸。面积52平方千米。人口4万。镇人
①或称德广郡。北魏永安中置,属广州。治所在昆阳县(北齐改为汝坟县,在今河南叶县东北十五里)。隋开皇初废。②北魏置,属华州。治所在平氏县(今河南桐柏县西北平氏镇)。西魏废帝元年(552)属淮州。三年(5
①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属舒州。治所在今河南新蔡县北。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 (621)复置,贞观元年 (627) 废。②唐开元二十三年 (735) 置,属庐州。治所即今安徽舒城县。元属庐州路。
在今陕西米脂县西。《方舆纪要》 卷57米脂县: 峰子山 “在县西十里”。
一名荆隆口。在今河南封丘县西南二十里。河水自砥柱而下,至金龙口最为险隘,历代屡决。《明史·河渠志一》: 宣德十年 (1435) “浚金龙口”。即此。又称荆隆口。在今河南省封丘县西南。黄河自龙门、砥柱而
在今河南内黄县西四十里卫河东岸。《清一统志·彰德府二》: 高堤镇,“河南粮运皆经于此。为津途要隘”。即今河南省内黄县西高堤集。西临卫河。明、清时河南粮运皆经此。
一名云和塘。在今江苏苏州市北齐门外,北至常熟。《清一统志·苏州府一》:元和塘水“东通娄江,西通阊门运河”。在江苏省东南部。沟通苏州市与常熟市。本名常熟塘、州塘。唐元和三年(808年)重浚。南起苏州齐门
清雍正十二年(1734)设,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右旗南贝尔湖之西。何秋涛《朔方备乘》卷10《北徼喀伦考》作“扎穆呼都克”;西清《黑龙江外纪》卷2作“扎密霍都克”。
地区名。广东、广西古为百粤地,故称两粤。称广东为粤东,广西为粤西。后专指广东为粤省。地区名。与“两广”同义。广东、广西本百粤(越)地,故又别称粤东、粤西,合称“两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