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仁县
1914年以怀仁县改名,属奉天东边道。治所在六道河 (今辽宁桓仁满族自治县)。《地学杂志》 1914年第2期载 《拟改各省重复县名呈文并批》: “该县地古为渤海桓州”,故名。1929年直属辽宁省。1945年改属安东省。1949年改属辽东省,1954年仍属辽宁省。1989年改为桓仁满族自治县。
旧县名。1914年改怀仁县置,治今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桓仁镇。1989年撤销,改设桓仁满族自治县。
1914年以怀仁县改名,属奉天东边道。治所在六道河 (今辽宁桓仁满族自治县)。《地学杂志》 1914年第2期载 《拟改各省重复县名呈文并批》: “该县地古为渤海桓州”,故名。1929年直属辽宁省。1945年改属安东省。1949年改属辽东省,1954年仍属辽宁省。1989年改为桓仁满族自治县。
旧县名。1914年改怀仁县置,治今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桓仁镇。1989年撤销,改设桓仁满族自治县。
即今贵州桐梓县西北九坝街。清咸丰四年(1854)杨龙喜(杨凤)在此发动起义。起义军以黄巾帕头, 自称“黄兵”,史称“黄兵起义”。
唐武德三年 (620) 置,治所在定城县 (今河南潢川县)。贞观元年 (627) 废。唐武德三年(620年)置,治光城县(今河南光山县)。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光山县一带。贞观元年(627年)废。
①元、明时把中国南海以西,约自东经110°以西之海洋及沿海各地,远至非洲东部,称为西洋。明永乐至宣德时,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或八次)率领船舰远航南海,西至印度洋各地,通称为下西洋。②明末清初以后,指大
即今陕西北部杏子河。源出靖边县南白于山,东南流经志丹县东北,至安塞县南合延水。《水经·河水注》:龙尾水“出北地神泉障北山龙尾溪,东北流注清水”。
一名三川店。即今河南栾川县西北三川镇。旧属卢氏县。清尹耕云《豫军纪略》卷3:清咸丰七年(1857)十月,“追贼至三川街”。
唐置,属维州。在今四川理县东北。后废。
亦作石城县。西汉置,属右北平郡。治所在今辽宁建昌县西。东汉废。
北宋置,属秦州。在今甘肃天水市境。
在今浙江绍兴市西。《寰宇记》卷96越州会稽县:投醪河“在县西三里。句践投醪之所也。唐太和六年廉使陆重开,今州南门河是也”。《水经·渐江水注》:“《吕氏春秋》曰:越王之栖于会稽也,有酒投江,民饮其流,而
即今广东阳江市南海陵岛西南闸坡镇。明置海陵镇巡司于此。清道光 《阳江县志》 卷1: 闸坡市 “在海陵戙船澳。嘉庆三年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