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南京皇城
在南京城 (今江苏南京市) 东南隅。正南门曰洪武门,向南正对外城的正阳门,向北经承天门、端门、午门,到奉天门即进入宫城,经宫城的北门北安门 (后宰门),至玄武门出皇城。在洪武门东侧为长安左门,西侧为长安右门,皇城东曰东华门,西曰西华门,加上北门玄武门,共六门。皇城包括宫城及其他建筑,后统称 “明故宫”,到清咸丰年间毁于兵火。
在南京城 (今江苏南京市) 东南隅。正南门曰洪武门,向南正对外城的正阳门,向北经承天门、端门、午门,到奉天门即进入宫城,经宫城的北门北安门 (后宰门),至玄武门出皇城。在洪武门东侧为长安左门,西侧为长安右门,皇城东曰东华门,西曰西华门,加上北门玄武门,共六门。皇城包括宫城及其他建筑,后统称 “明故宫”,到清咸丰年间毁于兵火。
隋末置,属高凉郡。治所即今广东阳江市。《寰宇记》卷158恩州:阳江县“因邑界阳江为名”。唐属恩州,大顺二年(891)为恩州治。北宋庆历八年(1048)为南恩州治。明洪武二年(1369)废恩州,县属肇庆
即楠木村。今湖北巴东县西楠木园镇。民国 《湖北通志》 卷34 《乡镇》: “楠木园,在 (巴东县) 城西六十里。”
即作重州。木为作之讹。在今四川康定县境。
即今四川夹江县西雅川溪。《方舆纪要》卷72夹江县:至川溪“在县西三十五里。源出峨眉山麓,流入县界,合青衣水而注大江”。
北宋政和七年(1117)改零壁县置,属宿州。治所即今安徽灵璧县。据明曹学佺《名胜志》载:“以县产磬石,珍之如璧,故名。”蒙古至元四年(1267)属泗州,元至元十七年(1280)复属宿州。清属凤阳府。民
一名柏子塔山、九龙山。在今湖北麻城市东北三十里。明曹学佺 《名胜志》: 麻城县东北有柏子山,“ 《春秋》 吴、楚陈于柏举,盖合此山及举水而名”。
即今青海大柴旦镇西伊克柴达木湖。《清史稿·地理志》 青海和硕特部北左翼旗:“北至伊克柴达木。”
又称麓川城。在今云南瑞丽市西郊。《方舆纪要》卷119陇川宣抚司:麓川城“旧麓川宣慰司治此。……(万历)二十四年孟卯酋多亨复勾缅构乱,木邦酋罕钦奉抚臣陈用宾橔灭之,用宾以孟卯阡陌膏腴,宜耕屯,因筑平麓城
春秋晋地。在今陕西蒲城县东北。《左传》:文公十年(前617),“秦伯伐晋,取北征”。即此。西汉置征县。
十六国前凉都城姑臧城(今甘肃武威市城)内的宫殿。《晋书·张天锡传》 载:“天锡所居安昌门及平章殿无故而崩,旬日而国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