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月峰
在今天津市蓟县西北二十五里盘山。海拔864米。清道光 《蓟州志》 卷2: 挂月峰 “上锐下削,乃盘山最高处”。峰巅有定光佛舍利塔。塔建于唐代,辽大康、明成化、嘉靖、万历及清乾隆皆相继重修。相传唐智源禅师藏佛舍利十六颗、佛牙一具于塔内,故名。塔侧崖壁刻有 “去天五尺”、“一览众山小” 等字。明将戚继光镇守蓟州十六年,曾于此吟诗抒怀。峰左侧有云罩寺。
在今天津市蓟县西北二十五里盘山。海拔864米。清道光 《蓟州志》 卷2: 挂月峰 “上锐下削,乃盘山最高处”。峰巅有定光佛舍利塔。塔建于唐代,辽大康、明成化、嘉靖、万历及清乾隆皆相继重修。相传唐智源禅师藏佛舍利十六颗、佛牙一具于塔内,故名。塔侧崖壁刻有 “去天五尺”、“一览众山小” 等字。明将戚继光镇守蓟州十六年,曾于此吟诗抒怀。峰左侧有云罩寺。
北周置,治所在馆陶县(今河北馆陶县)。隋大业初废。
①即枯枞山。在今河南灵宝市西南。《隋书《地理志》:弘农郡朱阳县“有肺山”。《寰宇记》卷6虢州朱阳县:“地肺山,山下有神祠,即肺祠也。”②即商山。在今陕西丹凤县西商镇南一里。晋皇甫谧《高士传》卷中:四皓
①西汉始元六年 (前81) 置,治所在允吾县 (今青海民和县南古鄯镇北古城)。辖境约当今甘肃兰州市以西,青海省青海湖以东的河、湟二水流域和大通河下游地区。东汉末辖境西部缩小,仅至今大通河下游以东。西晋
即温闷峒。北宋置,即今广西靖西县东南湖润镇。元废。又称温闷峒。北宋置,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东南湖润。元废。
在今陕西铜川市北七十里金锁关。《方舆纪要》 卷54同官县: 神水峡 “石崖峻削,道从石峡中行,至为险阻,旧设金锁关巡司。……明嘉靖三十年,抚臣张珩议以鄜州南下省城,金锁关至为冲要,宜筑城戍守,以防套寇
在今福建福州市东南,地处闽江下游北岸,负山临水,为福州外港。南宋《淳熙三山志》地理6作“石马”。明王应山《闽都记》卷12:马江“在江右里,南台、西峡皆汇于此。江心有巨石如马头,潮平则没,潮退则现,故名
一作滴博岭。在今四川理县西北鹧鸪山、大白山。《新唐书·韦皋传》: 贞元间,韦皋分兵出西山,“破峨和、通鹤,定廉城、逾的博岭,遂围维州”。杜甫 《奉和》 诗: “已收滴博云间戍,更夺蓬婆雪外城。”古山名
在今浙江富阳市西北。宋 《咸淳临安志》 卷28新城县: 青牛岭 “在县西七十里南新乡,旧名宝福山”。《方舆纪要》 卷90新城县: 青牛山 “山分三支,逶迤而东,有青牛岭,通于潜大路”。
即今新疆疏附县西南塔什米里克乡。《清一统志 ·喀什噶尔》: 塔什巴里克 “在喀什噶尔城东南 一百四十里, 雅雅尔河东南”。 清徐松 《西域水道记》 卷1: 图巴里克河 “又东流六十里径
在今山西霍州市东北三十里霍山上。《资治通鉴》:南朝陈太建八年(576),北周伐齐,“使永昌公椿屯鸡栖原”。又齐主“分军出汾水关, 自帅大军上鸡栖原”。皆此。在今山西省霍州市东北霍山高平处。《北齐书·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