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州军
南宋绍兴年间置,治所与安夷县同城。即今贵州镇远县。后废。
南宋绍兴年间置,与安夷县同城而治,即今贵州省镇远县。属思州。后废。
南宋绍兴年间置,治所与安夷县同城。即今贵州镇远县。后废。
南宋绍兴年间置,与安夷县同城而治,即今贵州省镇远县。属思州。后废。
清光绪三十四年 (1908) 置,属黑龙江呼伦道。治所在今内蒙古满洲里市。不久更名胪滨府。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属呼伦兵备道。后改胪滨府。
即今新疆吉木萨尔县。清属阜康县。乾隆四十一年 (1776) 设济木萨县丞。光绪二十年(1894) 改名孚远城,二十八年置孚远县。1953年改为济木萨尔县。
在今河南洛阳市东洛水与伊水合流处。唐陈子昂《晦日宴高氏林亭》诗序:“发挥形胜,出凤台而啸侣;幽赞芳辰,指鸡川而留晏。”古水名。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洛水与伊水汇流处。唐陈子昂《晦日宴高氏林亭》诗序:“发挥
北宋崇宁三年 (1104) 于安儿城置,属西宁州。在今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南。《宋史·地理志》 西宁州: “东至保塞砦五十七里。”
春秋晋邑。故址即今河北赵县。《左传》: 哀公元年 (前494),“师及齐师、卫孔圉、鲜虞人伐晋,取棘蒲”。战国为魏邑,后入赵。《史记·赵世家》: 敬侯六年 (前381),“借兵于楚伐魏,取棘蒲”。皆此
一名殿子山。在今河南林州市西北二十五里。《晋书·庾衮传》:“及石勒攻林虑,父老谋曰:‘此有大头山,九州之绝险也。上有古人遗迹可共保之。’惠帝迁于长安,衮乃相与登于大头山而田于其下。”古山名。又称殿子山
南朝梁、陈间于废宋元县置,属新会郡。治所在今广东新会市境。隋开皇十年(590)废入新会县。
在今广东和平县北上陵镇西北岑江圩。《方舆纪要》卷103和平县:岑冈营“在县东北三十里(按,据《清一统志》,当在县东北六十里),北通江西定南县下历保及安远县黄乡保诸处,旧屡为贼巢。万历十四年设岑冈营,拨
秦置,属巴郡。治所在今四川云阳县东三坝乡。东汉末属巴东郡。《后汉书·刘焉传》: 兴平初,“荆州牧刘表表焉僭拟乘舆器服,(赵) 韪以此遂屯兵朐忍备表”。 即此。 西晋改为朐䏰县。古县名。秦
①原名向。战国改名高平。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南。《史记·范睢列传》: “秦昭王之四十二年,东伐韩少曲、高平,拔之。” 《水经·济水注》 引 《竹书纪年》: “郑侯使韩辰归晋阳及向。二月,城阳、向。更名阳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