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徐闻县

徐闻县

西汉元鼎六年 (前111) 置,属合浦郡。治所在今广东徐闻县南。梁模 《广东壮语地名初探》(载 《广东省地名工作通讯》 总37期) 云: 徐闻为壮语,“” 意为村,闻即 “汶” 字音 (今两广称泉水为汶水),故 “徐闻” 意为泉水村。三国吴为朱崖郡治。南齐改为齐康县。唐贞观二年 (628) 改隋康县为徐闻县,属雷州。北宋开宝五年 (972) 废。南宋乾道七年 (1171) 复置,仍属雷州。元属雷州路,至元二十八年 (1291) 迁今徐闻县。明属雷州府,天顺六年 (1462) 移治今徐闻县东南海安镇,弘治十四年(1501) 又移治今徐闻县。民国初属广东高雷道。1920年直属广东省。


在广东省西南部,雷州半岛南端。属湛江市。面积1393.9平方千米。人口68万。辖13镇、5乡。县人民政府驻徐城镇。徐闻之名来自古僮人的集居地,为壮语地名,徐意为“村”,闻即“汶”字音(今两广的广大地方称泉水为汶水),故徐闻意为“泉水村”。西汉置徐闻县,属合浦郡(县治今讨网村)。南朝齐改齐康县,为齐康郡治。隋开皇九年(589年)改为隋康县,属合州。大业三年(607年)改属合浦郡。唐贞观二年(628年)改隋康县为徐闻县,迁治麻鞋村,属东合州,后州名改雷州。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县废,置时邑乡,属海康县。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复徐闻县。元属雷州路,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县治今址。明天顺六年(1462年)治迁海安,弘治十四年(1501年)复迁今址。明、清属雷州府。1914年属高雷道。1920年属广东省。1949年属南路专区,1950年属高雷专区,1952年属粤西行政区,1956年属湛江专区。1959年撤销,与海康县南渡河以南改置雷南县。1960年复徐闻县。1970年属湛江地区,1983年属湛江市。三面环海,为玄武岩台地。北部石板岭海拔245米,为全县最高点。河流短小。属北热带湿润气候。有种植热带作物为主的国营农林场(所)8个,产橡胶、胡椒、剑麻。农产甘蔗、菠萝、良姜。沿海有珍珠养殖场、盐场和渔港。工业以制糖、制盐、食品及农机修造为主。海安港是大陆沟通海南岛重要转运港。207国道通此。名胜古迹有登云塔、贵生书院、响水潭、鲤鱼潭瀑布。


猜你喜欢

  • 东海子

    在今云南曲靖市东,南盘江在曲靖坝子东部形成的小湖。《方舆纪要》卷114南宁县:东海子“在城东五里,广轮五十里。夏秋之交,雨水汪洋,称为巨浸”。今已不存。

  • 浈昌县

    唐光宅元年 (684) 置,属韶州。治所即今广东南雄县。《寰宇记》 卷161南雄州: 浈昌县“在庾岭下,以水为名”。《方舆纪要》 卷102南雄府“县旧名浈昌,以浈水、昌水合流” 而名。北宋天圣初,避仁

  • 上甲郡

    即甲郡。治所在上甲县(今湖北郧西县西南夹河镇)。《周书·扶猛传》:“扶猛字宗略,上甲黄土人也。其种落号白兽蛮,世为渠帅。”本作甲郡(《隋书·地理志》)。西魏置,治上甲县(今湖北省郧西县西南夹河镇)。辖

  • 葛仙山

    ①在今江西靖安县西北。《寰宇记》 卷106洪州靖安县: 葛仙山 “在县西北二十三里。云即葛洪也。上有葛仙巷、练丹坛,岭有金钟,每遇风雨晦螟则有声”。《清一统志·南昌府一》: 葛仙山 “明正德间,土寇胡

  • 石湫镇

    在今江苏连云港市南。《方舆纪要》卷22海州:石湫镇在“州南二十里。旧有石湫。宋绍兴三十一年, 金人围海州, 张子盖自镇江赴援,至楚州,先趋涟水,择便道以进, 至石湫堰, 击败敌兵,是也。今镇东北有九洪

  • 青芝山

    在今福建连江县南十二里。主峰莲花峰海拔321米。著名景点有蝙蝠、悬石、九曲、天门等洞和蛤蟆上山、独鲤朝阳等景点,统称一百零八景。明工部右侍郎董应举开辟,经历代修建,现有青芝寺、梅花楼、半山亭、林森藏骨

  • 元宝山

    ①在今内蒙古赤峰市东元宝山镇。据《清高宗实录》载:乾隆三十三年(1768)元宝山开始采煤。1947年元宝山矿由地方政府接管。1983年建赤峰市元宝山区,因元宝山为名。②在今辽宁丹东市区北元宝山公园。民

  • 杨岭

    在今浙江临安县西南。《方舆纪要》卷90於潜县:杨岭“在县(今于潜镇)西南二十五里,路通昌化”。

  • 鸡笼关

    在今广东连州市西三十七里。《清一统志·连州》:鸡笼关“在州西石泉铺西七里。路通连山厅”。

  • 跨鹤山

    亦名驾鹤山。在今四川剑阁县南。《舆地纪胜》 卷186隆庆府: 紫霄观 “旧名普成。在普成县南一里,倚驾鹤山。晋张陵驾鹤往来是山,今有憩鹤亭”。《方舆纪要》 卷68剑州: 跨鹤山 “在州西南废黄安县治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