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弋阳县

弋阳县

①秦置,属内史。治所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四十一里。西汉景帝五年(前152)于县治东二里营建阳陵,遂改名阳陵县。

②西汉置,属汝南郡。治所在今河南潢川县西北十二里隆古集附近。三国魏为弋阳郡治。南朝梁普通八年(527)改为北弋阳县。东魏武定七年(549)复为弋阳县,治所移至今潢川县。北齐改为定城县。

③隋开皇十二年(592)以葛阳县改置,属饶州。治所即今江西弋阳县。《寰宇记》卷107信州:弋阳县“以地居弋江之北为名”。大业初属鄱阳郡。唐初属饶州,乾元元年(758)改属信州。元属信州路。明属广信府。民国初属江西豫章道。1926年直属江西省。


(1)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河南省潢川县西。属汝南郡。三国魏后为弋阳郡治。东魏分置南、北弋阳县,北弋阳县仍治今潢川县西,为弋阳郡治;南弋阳县治今潢川县。北齐时北弋阳县废入南弋阳县,南弋阳县改定城县。(2)在江西省东北部、信江中游。属上饶市。面积 1592.5平方千米。人口36.5万。辖9镇、9乡。县人民政府驻弋江镇。西汉余汗县地,三国吴析置葛阳县,治赭亭(今县西),属鄱阳郡。隋开皇十二年(592年)移治弋江(即信江)北岸(今弋江镇),改名弋阳县,属饶州。《太平寰宇记》信州弋阳县:“以地居弋江之北为名。”唐属信州。后历代析置玉山、贵溪、铅山、兴安(今横峰)县。元属信州路。明属广信府。1912年属江西省,1914年属豫章道,1927年复属江西省。1949年属上饶专区,1970年属上饶地区,2000年属上饶市。县北部属怀玉山区,南部为武夷山区,中部信江横贯为平原。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稻、油菜籽、大豆、花生等。是全国商品粮、速生丰产林基地县和省蚕茧、油茶生产重点县,山地富森林。有蛇纹石、铜、瓷土、煤、大理石等矿。工业有采矿、机械、冶金、建材、食品、化肥、制药、酿酒、塑料、服装等。有浙赣铁路及支线弋樟铁路,公路有320国道和乐江、弋东等线。为方志敏、邵式平故里。有漆工镇暴动纪念馆、三百烈士岩、方志敏烈士故居等纪念地。名胜古迹有圭峰风景区、叠山书院、南岩石龛、谢枋得墓等。


猜你喜欢

  • 稒阳道

    西汉武帝时建,为阴山南北通道,由五原郡通往塞北匈奴交通路线之一。以起点稒阳县而名。《汉书· 地理志》 五原郡稒阳县: “北出石门障得光禄城,又西北得支就城,又西北得头曼城,又西北得虖河城,又西得宿虏城

  • 竹溪河

    为堵河北源。在今湖北竹溪县境。源出竹溪县西北青华山,东南流经竹溪县城南,至潭口会堵河西源汇湾河。《方舆纪要》卷79竹溪县:竹溪河在“县西五里。源发县西北三十里之鸡峰山,流合县治河”。

  • 龙洞渠

    在今陕西泾阳县西北六十里。《清一统志·西安府三》:龙洞渠“明成化初,巡抚项忠,于元时王御史石渠之北,凿小龙山、大龙山腹里许为洞,下属白渠,名曰广惠渠,功巨费广,历余子俊、阮勤,凡二十年,始踵成之。正德

  • 东西团

    在今福建德化县西北六十里。元置东西团巡司于此。明废。

  • 古囊宗

    即古浪宗。今西藏朗县西古如朗杰。

  • 萌山

    在今山东嘉祥县城东北隅。《方舆纪要》 卷33嘉祥县: 萌山 “峰峦峭拔,高百余仞,出城横亘四五里,亦名横山”。

  • 保静州

    五代末蛮置,治所即今湖南保靖县。宋为羁縻州。元改为保靖州。五代末置,治今湖南省保靖县。属荆州。元改保靖州。

  • 神禾原

    在今陕西长安县 (韦曲镇) 东南。唐永隆二年 (681) 于原上建香积寺。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治韦曲镇)东南。唐永隆二年(681年)建香积寺于原上。

  • 两垭山

    在今四川平武县东北。《方舆纪要》卷73龙安府平武县:两垭山“在府东北七十里。山岭分峙两垭,路通青川、广、昭等处”。

  • 疋播城

    即今西藏穷结县。唐杜佑《通典·边防·吐蕃》:“隋开皇中,其主论赞率弄赞都牂牁西疋播城已五十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