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全招讨司
元分六番招讨司置,属土蕃等处宣慰司。治所在今四川天全县东南二十五里始阳镇。明洪武六年(1373)与六番招讨司合并为天全六番招讨司。
元置,治碉门城(今四川天全县)。属雅州。明洪武六年(1373年)与六番招讨司合置为天全六番招讨司。
元分六番招讨司置,属土蕃等处宣慰司。治所在今四川天全县东南二十五里始阳镇。明洪武六年(1373)与六番招讨司合并为天全六番招讨司。
元置,治碉门城(今四川天全县)。属雅州。明洪武六年(1373年)与六番招讨司合置为天全六番招讨司。
在今陕西志丹县西。《寰宇记》卷37保安军:吃莫河“源出蕃部吃莫川,南流至军城四十六里入洛河,不胜船筏”。
唐渤海国置,属新城州都督府。治所在玄菟城(今辽宁沈阳市东上柏官屯)。《资治通鉴》:唐贞观十九年(645),“(李)世勣自通定(镇)济辽水,至玄菟”。即此。后废。
在今山西盂县西。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并州盂县西有白鹿泓,源出白鹿山南渚。”《清一统志·平定州》:“白鹿泓在盂县西北三十五里,一名白鹿泉。”
①在今河南濮阳县西南十五里。《新五代史·王珂传》:梁贞明五年(919),王瓒“自黎阳渡河攻澶州,不克,退屯杨村,扼河上流,与晋人相持经年”。即此。②即今广西容县东南杨村乡。清光绪《容县志》卷1:杨村墟
北宋置,属江油县。在今四川平武县东南。
即今浙江开化县北底本乡。明置低坂巡司于此。后废。即今浙江省开化县北下底本。清初设巡检司于此,后废。
①南朝梁普通六年 (525) 置,为归化郡。治所在今四川巴中市东南六十里曾口镇。《寰宇记》 卷139曾口县: “以曾口谷为邑名。” 隋开皇初属巴州,移治戴公山 (在曾口镇北)。大业初属清化郡。唐武德初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广陵县置,属扬州。治所即今江苏扬州市。大业初改名江阳县。(1)古县名。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广陵县置,治今江苏省扬州市。为扬州治。大业初改名江阳县。(2)旧县名。1956年
在今辽宁辽阳市北郊棒台子、三道壕、北园一带。有东汉至魏晋壁画多座。壁画内容为贵族生活习俗。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名东山。在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东二里。《方舆纪要》卷69彭水县:老鹰砦山“在县治东。山形若鹰。宋元丰间, 屯兵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