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黑山

大黑山

①在今河北隆化县北一百里。海拔1673米。《清一统志·承德府二》:大黑山“在府北一百八十里。当张三营西北,周百余里,复嶂悬崖,烟峦蒸郁,遥望黝然,伊逊河自北来流绕其足”。

②在今辽宁大连市金州区金州镇东。《明史·地理志》金州卫:“东有大黑山, 小沙河出焉。”《方舆纪要》卷37金州卫:大黑山在“卫东十五里。绝顶有城,四面悬绝,惟西面一路可通,中有井,昔人避兵处也”。又乾隆《钦定盛京通志》卷25宁海县:大黑山“上有古城,相传为唐太宗驻跸处”。

③一名打虎山,又名大虎山。即今辽宁黑山县东南大虎山镇。民国《黑山县志》卷2:大虎山镇“在县城南十八里。清初为大黑山堡”。1948年在解放战争中,为辽沈战役重要战场。

④在今吉林永吉县西南。清光绪《吉林通志》卷18:大黑山在“(吉林)城西南一百里。高三里”。

⑤在今云南昭通市西南四十里。《清一统志·昭通府》:大黑山“在恩安县西南四十里。为擦拉河源”。集镇因山为名。

⑥即今青海中部偏南之巴颜喀喇山。《清一统志·青海厄鲁特》:古尔坤山“其土石黑色,多野兽,饶水草,又产金银矿。蒙古谓黑为喀喇,谓富贵为巴颜,故名巴颜喀喇山”。

⑦指今印度与缅甸交界之那加山脉。一说指缅甸的阿拉干山脉。是古代从中国西南边境通天竺道上的重要山岭。唐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卷1:“从那烂陀东行五百驿,皆名东裔,乃至尽穷,有大黑山,计当土蕃南畔,传云是蜀川西南,行可一月余便达斯岭。”《新唐书·地理志》 附“安南通天竺道”作黑山。


(1)山名。(1)又称大赫山、大和尚山、老黑山。在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东7.5千米。海拔664米,山势崇峻,为市内第一高峰。山中怪石嶙峋,松螺拥翠,景致幽奇,有胜水寺、响水寺、卑奢城等胜迹。胜水寺在东北山腰怪石下,为僧人陈德新、方影山于明洪武初年在旧刹址上重建。有山门、正殿、观音阁等。现存观音阁一楹,前临悬崖。院中有大石一方,光明似镜,能鉴人形。阁后山脚往西为响水寺。有正殿3楹,后依峭壁。殿东山岩下有瑶琴洞,深约37米,清泉自洞中涓涓流出,经院中萦回水道,至墙外泄入山涧,水鸣谷应,如抚瑶琴,故有响水之名。在悬崖陡谷之上,有高句丽时期的卑奢城,山城城墙沿山脊用石块砌成,蜿蜒起伏,扼水陆要冲。隋唐征辽东时,曾征战于此。(2)在吉林省中部,北端伸入到黑龙江省五常市境,南端延伸到辽宁省开原市境。东北—西南走向。长约320千米,宽10~15千米,海拔300~400米。为花岗岩低丘。同名主峰在伊通满族自治县西北,海拔583米。为吉林省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称大黑山线。矿藏有煤、铁、铜等。土们岭附近有穿山隧道。(2)集镇名。在云南省绿春县西部、坝洒河北侧山麓。大黑山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360。因四周山上原为大森林,故名。1966年在此办橡胶场,渐成居民点。1975年三楞公社(后改称大黑山乡)机关迁此。产稻、玉米、茶叶、橡胶、紫胶等。有橡胶场。晋思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芝州

    一作芝忻州。唐贞观中置,治所在忻城县(今广西忻城县)。天宝元年(472)改为忻城郡,乾元元年(758)复为芝州。辖境相当今广西忻城县及都安瑶族自治县东北部地。北宋为羁縻州,属宜州,庆历三年(1043)

  • 直罗县

    唐武德三年 (620) 置,属鄜州。治所在今陕西富县西南直罗镇。《新唐书·地理志》 谓直罗县 “因古直罗城置,罗水过城下,地平直,故名”。元至元四年 (1267) 废。古县名。唐武德三年(620年)析

  • ① 一作郢。又称毕郢。商邑。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接泾阳县界。《逸周书 · 大匡解》: “维周王宅程。” 《书序》 曰: “维周王季宅程。” 《续汉书·郡国志》 引 《帝王世纪》: “文王居程,徙都丰。

  • 梯子山

    在今贵州黄平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21黄平州: 梯子山在 “州西北五十里。山最高,中有一径至山之巅,屈曲陡峻,梯石为磴而上”。

  • 峡口山

    ①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寰宇记》 卷152甘州: “北至张掖河,屈曲过同城镇至峡口峰,总三千七十八里。”②在今福建南靖县东。《方舆纪要》 卷99漳州府南靖县: 峡口山在 “县东十五里。两山相夹如门,

  • 京畿

    唐方镇名。至德元年 (756) 置京畿节度使,治京兆府 (今陕西西安市),领京兆府及金、商二州,辖境相当今陕西铜川、淳化以南,乾县、周至、石泉、紫阳以东,岚皋、镇坪以北,蒲城、渭南、商南以西地区。宝应

  • 小堵乡

    一名小赭乡。在今河南方城县西。《水经·淯水注》:赭水“出赭阳县北山,数源并发,南流径小堵乡,谓之小赭水”。

  • 郢东驿

    在今湖北钟祥市东。《方舆纪要》 卷77安陆府钟祥县: 郢东马驿 “在府东七十里”。

  • 雄儿山

    在今陕西洛川县东。《方舆纪要》 卷57洛川县: 雄儿山在 “县东五十里”。

  • 七星涧水

    在今江西黎川县南。《方舆纪要》卷86建昌府新城县:七星涧水“出县南之福山,中有七石,因名。西流经县西南二十里之高台山,与西溪诸水合,折而北,至城南合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