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寺安山
亦名长乐山。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南六十里太安场附近。《舆地纪胜》卷151永康军:长平山“在味江之上。昔杜宇与居人避水其上,城垒居地往往尚在。有大安寺,寺门盖花平老泽路也”。
亦名长乐山。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南六十里太安场附近。《舆地纪胜》卷151永康军:长平山“在味江之上。昔杜宇与居人避水其上,城垒居地往往尚在。有大安寺,寺门盖花平老泽路也”。
即今江苏昆山市东南歇马桥。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 昆山县: “歇马桥镇在城东南三十八里。”
一名两路口。在今湖南郴县西南八十里。明置巡司于此。在福建省浦城县西南部。面积287平方千米。人口3.5万。镇人民政府驻石陂,人口 1280。1956年设石陂镇,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镇。传其
即南䜌县。 在今河北巨鹿县北十里夏旧城。《魏书·地形志》、《旧唐书·地理志》、《元和志》 均作南栾县。古县名。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年)以旧南䜌县置,治今河北省巨鹿县北。
在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北。《南齐书·垣崇祖传》:宋泰始三年(467),“太祖在淮阴,板为朐山戍主”。魏来袭,戍者皆下船欲去,崇祖使人高呼“艾塘义人已得破虏,须戍军速往,相助逐退”。船中人果喜,争上岸,“崇
蒙古至元元年(1264)置,属沈州。治所在今辽宁沈阳市老城。明废。
①即濠州。在今安徽凤阳县东北临淮镇西。《元和志》 卷9濠州: “濠字中间误去水,元和三年又加水焉。” 《元史·地理志》 濠州: “阻淮带山,与寿阳俱为淮南之险都,名初从豪,后加水为濠。”②蒙古置,属懿
唐元和五年 (810) 改锡山镇置,属唐年县。即今湖北通城县。北宋熙宁五年 (1072) 改置通城县。南宋绍兴五年 (1135) 复为镇,属崇阳县。十七年 (1147) 复为通城县。古镇名。唐元和中置
金泰和元年(1201)置,属临潢府。治所在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境。元废。古县名。金泰和元年(1201年)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扎鲁特旗西北民主村古城。属临潢府。元废。
又作镇海八剌哈孙。元太祖时大臣镇海所建,在今蒙古国科布多省哈腊湖西南。为元代漠北西部重镇。大德十一年 (1307) 于此置称海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至治三年 (1323) 改立屯田总管府。又称镇海城。元
亦名玉女山。在今四川简阳市东北二十里。《新唐书·地理志》 阳安县:“有玉女灵山。”《寰宇记》卷76阳安县:“石乳城水在县北二十一里玉女灵山,东北有泉,西北两岸各有悬崖,腹有石乳房一十七眼,状如人乳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