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圆通山

圆通山

或作元通山。即螺山。在今云南昆明市城内东北隅。《清一统志·云南府》 引 《府志》: “元时山在北郭外一里许。明初扩城,始在城内。其岩曰盘坤、曰补陀罗,曲磴攀跻而上,有石兀然突出,曰明月石。出麓有二洞,曰幽谷,曰潮音,深邃莫测。”


在云南省昆明市区。因山色深碧,巨石盘旋,有如螺髻,古称螺峰山。“螺峰叠翠”为“昆明八景”之一。元时山在城外,延祐七年(1320年)在其南侧建圆通寺,因寺得名。明初改建昆明城,山被划入城内,成为登高赏景胜地。清代有人建亭于盘坤崖畔,额题“衲霞山麓”。崖上前人题诗、铭刻颇多。山脚有采芝径,为登山要道。山腰楼阁参差,有观音阁、接引殿等。山顶有四顾亭,曲栏回环。山上还建有聂耳亭。1927年辟为公园。建国初,拆除山北城墙,扩大园址,辟为动物园。还增建亭台榭阁、假山水池。


猜你喜欢

  • 集川县

    唐贞观五年 (631) 置,属羁縻直州。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北境。后废。唐贞观初以党项部落置,治今四川省若尔盖县西境。后地入吐蕃废。

  • 昔郎甸

    大理国阿都部。在今四川布拖县 (特里木)。一说在今美姑县。《元混一方舆胜览》 卷下: 里州 “蛮名昔郎甸”。

  • 金锡都

    在今广东汕尾市西北。明嘉靖 《惠州府志》 卷1: 海丰县南有金锡都。清同治 《广东图说》卷26海丰县: 金锡都在 “城南四十里,内有小村二百十九”。

  • 江潭

    在今安徽休宁县西七十里桐子溪入率水口,古为率水竹筏航运起点。《方舆纪要》卷28休宁县“蓝渡桥”条下:“元置江潭务于河村溪口,即今县西七十里之江潭也。明置黄竹岭巡司于此。”

  • 韩陵山

    在今河南安阳县东北十七里。《魏书·太宗纪》: 泰常八年 (423) 三月,“帝田于邺南韩陵山”。《寰宇记》 卷55安阳县: “刘公斡诗云: ‘朝发白马,暮宿韩陵。’ 东魏丞相高欢破尒朱兆兄弟于此山下,

  • 安丰镇

    亦作北安丰镇。即今江苏兴化市东北六十里安丰镇。明、清置巡司于此。(1)在江苏省东台市南部偏西。面积71.2平方千米。人口5.4万。镇人民政府驻安丰,人口 8200。以北宋范仲淹率民修堤筑堰,百姓从此“

  • 明通井

    旧名宣汉井。在今四川城口县西南一百四十里明通镇。《清一统志 ·太平厅》: 明通井 “在厅东。旧名宣汉井”。

  • 川陕省

    1933年2月,红四方面军在川陕根据地置,省会在巴中县(今四川巴中市)。最盛时辖境,北至陕西镇巴、西乡、宁强,南至四川营山、渠县三汇场,东至城口,西至嘉陵江。1935年4月红军长征后撤销。

  • 补仁宗

    又名布拉木达克喇。治所即今西藏普兰县。1960年于此设普兰县。清乾隆《卫藏通志》作“补仁”。藏语意为“独毛”,以当地地形得名。

  • 神堂

    即今山东莱州市西南十八里神堂镇。因村有关帝庙,故名。清光绪 《山东通志》 卷2 《舆图志》:掖县西南有神堂。《四续掖县志》 卷1作神堂村,为三合乡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