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咸阳县

咸阳县

①秦孝公十二年 (前350) 置,治所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窑店镇一带。西汉高帝元年 (前206) 改名新城县。元鼎三年 (前 114) 又改渭城县,东汉省。隋初复置,属雍州。治所在今咸阳市东十三里。后废。唐武德元年 (618) 复置,属雍州。移治杜邮亭 (今咸阳市东北五里),后属京兆府。元属奉元路。明属西安府,洪武四年 (1371)移治今咸阳市。民国初属陕西关中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1952年析城区置咸阳市。1958年并县入市。

②西汉置,属云中郡。治所在今内蒙古土默特右翼东苏波 (卜) 盖乡老藏 (丈) 营子古城。东汉末废。


(1)古县名。(1)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自栎阳迁都于此,遂置县。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窑店镇一带。汉高祖元年(前206年)改名新城县。(2)西汉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右旗东,属云中郡。东汉末废。(2)古旧县名。隋开皇九年(589年)以泾阳县改名,治今陕西省泾阳县。属雍州。十一年移治今咸阳市东北。大业三年(607年)废。唐初复置,治今咸阳市东北杜邮。仍属雍州。开元元年(713年)属京兆府。元属奉元路。明洪武四年(1371年)移治今咸阳市。明、清皆属西安府。1952年析咸阳县城置咸阳市。1958年撤销,并入咸阳市。


猜你喜欢

  • 陋城

    在今湖南永顺县东南。《元和志》 卷30大乡县: “陋城,在县 (治今永顺县东南志司城) 东南六十七里。汉横海将军韩说所筑。”

  • 净因寺

    旧名因胜寺。西晋永熙中建,在今江苏丹徒市西五州山麓。北宋熙宁中改名显慈寺,后废。明万历间复建为因胜寺,清乾隆二十二年 (1757) 御题寺额改为净因寺。

  • 石龙岗

    即今山西繁峙县城。明万历十四年(1586)繁峙县移治于此。

  • 阎家堡

    在今河北宣化县西南阎家村。《方舆纪要》卷18万全都司: “阎家堡在 (宣府) 卫西南四十五里,亦戍守处。”

  • 共琦河

    即孔雀河上游。在今新疆尉犁县境。清宣统《新疆图志》卷70:“孔雀河其流南入布它海子,又折东南行为共琦河。一名浣溪河。”

  • 靖横县

    1937年8月西北革命根据地由东靖边、新城、横山三县合置,治镇堡 (今陕西靖边县南镇静乡)。取靖边、横山二县首字为名。同年11月改名靖边县。旧县名。陕甘苏区设。1937年8月由东新城、东靖边、横山三县

  • 黄花甸子

    即今辽宁岫岩满族自治县东北黄花甸镇。清咸丰 《岫岩志略》 卷3凤凰城: 黄花甸在 “城西一百五十里”。

  • 黑松关

    在今湖南张家界市东南。《清一统志·澧州》: 黑松关 “在永定县 (今张家界市) 东南。近茅冈司,通永顺保靖要道”。

  • 长岸

    指今安徽当涂县西南长江岸边东、西梁山一带。《左传》:昭公十七年(前525),“吴伐楚,……战于长岸”,即此。指今安徽省当涂县西南长江沿岸一带。《左传》昭公十七年(前525年):吴伐楚,“战于长岸”,即

  • 岔口镇

    即今山西永和县东北岔口村。《清一统志·隰州》 “桑壁镇”条下:“又县北四十里有岔口镇。”在安徽省歙县东部。面积41.2平方千米。人口1.3万。镇人民政府驻岔口,人口 1240。因处大源、小源两溪汇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