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洞山
在今浙江松阳县西南。《清一统志·处州府》:古洞山“在松阳县西南二百里。高千仞, 自西南五岭亘入括松界中,有牧龙渊,道书称为成德隐元之天”。
在今浙江松阳县西南。《清一统志·处州府》:古洞山“在松阳县西南二百里。高千仞, 自西南五岭亘入括松界中,有牧龙渊,道书称为成德隐元之天”。
亦作谷利县。唐文明元年(684)开生羌置,属当州。治所在今四川黑水县西南。天宝元年(742)属江源郡。乾元元年(758)复属当州。广德后废。古县名。唐文明元年(684年)置,治今四川省黑水县南。属当州
在今河北唐县西北一百二十里。《明史·地理志》 唐县: “西北有大茂山,即恒岳也,东麓有岳岭口巡检司。”
在今广东英德市东北青塘镇。《清一统志·广东统部》: 南韶连镇设守备一员驻青峒。在今广东省英德市东北青塘。清时设兵驻防。
即白水关。在今四川青川县东北白水镇北。《三国志·蜀书·法正传》:“鱼复与关头,实为益州祸福之门。”指此。又《庞统传》:统曰,“杨怀、高沛,(刘)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即“白水关(1)”。
在今湖南岳阳县 (荣家湾) 北。源出平江县北境,西流入洞庭湖。《方舆纪要》 卷77岳州府巴陵县: 新墙河在 “府南六十里。发源相思山,自灌口注于洞庭湖”。古称微水。在湖南省东北部。源出幕阜山西麓,西南
在今湖北潜江市南。《方舆纪要》卷77潜江县:里社堤“在县南。有里社穴,西南通江陵之漕河。宋乾道七年湖北漕臣李焘修潜江里社堤,是也”。
在今河南禹州市西北。《方舆纪要》卷47禹州:小韩城“战国韩哀侯所筑”。《清一统志·开封府二》:小韩城,“《旧志》:小韩城在州西北十三里。韩哀侯所筑,今名韩城”。
①一名黄池亭。即春秋时黄池邑。在今河南封丘县西南二十二里三姓庄北。《春秋》: 哀公十三年 (前482),“公会晋侯及吴子于黄池”。杜注:“陈留封丘南有黄亭,近济水。” 《续汉书·郡国志》:平丘 “有黄
又作沁河。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乌苏里江下游。清 《乾隆内府舆图》 作 “勒必拉” 河齐召南 《水道提纲》 卷25: 乌苏里江与和洛河相会后,“又西北流百余里,经噶山三,又有沁河自东南来注之”。
北宋置,属全椒县。即今安徽全椒县西四十五里六镇村。《方舆纪要》卷29全椒县:六丈镇“在县西南。唐置六丈驿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