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刺刺
即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东北佩雷拉克。《元史·亦黑迷失传》:至元二十九年(1292),“军次占城,先遣郝成、刘渊谕降南巫里、速木都剌、不鲁不都、八刺剌诸小国”。
即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东北佩雷拉克。《元史·亦黑迷失传》:至元二十九年(1292),“军次占城,先遣郝成、刘渊谕降南巫里、速木都剌、不鲁不都、八刺剌诸小国”。
隋大业元年 (605) 置,为农州治。治所在今越南平治天省广田县东香江与蒲江合流处。三年(607) 为海阴郡治。后废。古县名。隋大业元年(605年)置,治今越南承天-顺化省广田县东。属海阴郡。后废。
亦名佛龛山。在今四川仁寿县东。《舆地纪胜》卷150隆州:佛岩山“在仁寿县东二十五里。其岩有石佛像。绍兴中,尝见毫光圆相”。《清一统志·资州》:佛岩山“在仁寿县东二十五里。一名佛龛山。有唐欧阳询书磨岩碑
即今安徽肥东县驻地店埠镇。《宋史·高宗纪》: 南宋绍兴十一年 (1141),杨沂中等大败兀术于柘皋,“兀术亲率兵逆战于店步,沂中等又败之,乘胜逐北,遂复庐州”。
蒙古中统四年 (1263) 改宣宁府置,治所在宣德县 (今河北宣化县)。辖境相当今河北张家口市宣化、万全、阳原、蔚县、涞源及山西广灵、灵丘等县地。元后至元三年 (1337) 改为顺宁府。蒙古中统四年(
金置,属长清县。在今山东长清县地。
①即瑯邪县。在今山东胶南市西南琅琊镇。②即琅邪县。在今广西宾阳县北十里新宾镇。
一称温家寨。在今广西陆川县南五十里良田镇。明、清置巡司于此。
清置,为柳条边门之一。即今辽宁新民市西北彰武台门。《清一统志·锦州府二》:彰武台边门 “在广宁县北,东至开原县发库门一百二十里,西至白土厂边门一百六十二里,有章京驻防”。
清设,在今广东陆丰县东南甲子镇。为盐场。民国设场知事。
在今陕西蒲城县西南四十里,今名卤泊滩。《新唐书·地理志》 奉先县:“有卤池二。”光绪《蒲城县新志》卷1:西卤池“在县西南四十里,即明斗村之高春渚,池遇旱不涸,乡人取水熬盐,供一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