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五河县

五河县

南宋咸淳七年(1271)置,为淮安军治。治所在今安徽五河县南旧县湾。《方舆纪要》卷21五河县:“以五水交流而名。”元属泗州。明属凤阳府,永乐元年(1403)城圯于水,移治故县西北。嘉靖二十五年(1546)迁治今五河县。清雍正二年(1724)属泗州。民国初属安徽淮泗道。1928年直属安徽省。


在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属蚌埠市。面积1580平方千米。人口70.3万。辖13镇、2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南宋端平二年(1235年)金亡,为招抚来归民众,于泗州五河口置隘口屯田。咸淳七年(1271年)置淮安军五河县,治今旧县湾,以淮、浍、沱、漴、潼五河汇流为名。元废淮安军,以县属泗州。明属凤阳府。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迁县治于今城关镇。清属泗州。1914年属淮泗道,1927年直属安徽省。1949年属皖北行署区宿县专区。1952年安徽省宿县专区,1956年属蚌埠专区,1961年复属宿县专区。1983年属蚌埠市。境内大部分地区属淮北平原,仅东南部淮河以南和东北部天井湖以东地区有少部分丘陵。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以小麦、大豆、稻、棉花为主,并产高粱、玉米、花生、芝麻、烟叶。为商品粮基地县之一。矿产资源有金、铁、钾长石、蛇纹石、大理石、石灰石等。工业有农机、化肥、酿酒、黄金冶炼等厂。泗浦公路纵贯县境东部,五固、五怀等多条公路经过县城。淮河客运班轮上通蚌埠,下达柳巷。


猜你喜欢

  • 罂 (甖) 子谷

    即今河南巩义市东北英峪,近荥阳市界。为成皋之关口。《旧五代史·庄宗纪第八》:“帝过罂子谷,道路险狭,每遇卫士执兵仗者,皆善言抚之。”

  • 大坝

    ①在今四川兴文县南大坝镇。《方舆纪要》卷73太平长官司:大坝“北连都掌,南迫芒布(部),西接乌蒙,东抵永宁,延袤二百余里”。元置大坝军民府于此。《明史·程信传》:成化三年(1467),戎县山都掌族反,

  • 佛日山

    在今浙江余杭市西南十里星桥镇佛日坞。宋《淳祐临安志》卷9:佛日山“在母山之东北,高六十余丈,中有古刹名佛慧,东坡、少游、杨杰、司马才仲、范石湖皆有留题”。

  • 威德城

    东晋建元二年 (344) 慕容皝改涉夜城(南罗城) 为威德城。在今内蒙古西辽河上源西拉木伦河或老哈河流域。一说在今辽宁朝阳市东北。《晋书·慕容皝传》: “改涉奕于城为威德城。” 《方舆纪要》 卷18大

  • 五尺道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加强中原地区与西南各族间的联系而开筑的一条从蜀地通往云贵高原的重要道路。《史记·西南夷列传》 载:“秦时常頞略通五尺道。”《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五尺道在郎州。颜师古云,其处险

  • 白石城

    ①在今山东陵县北二十里。《史记·齐悼惠王世家》:“胶东王雄渠,齐悼惠王子,以白石侯文帝十六年为胶东王。”《正义》:“白石古城在德州安德县北二十里。”②即今甘肃清水县西北四十里白驼乡。《晋书·乞伏炽磐载

  • 阿猛镇

    1944年置,属砚山县。即今云南砚山县东北阿猛镇。元代维摩州治此。在云南省砚山县东部。面积207.2平方千米。人口2.3万。镇人民政府驻阿猛,人口 6600。原为彝族阿母部驻地,习称阿母,转为阿猛。元

  • 大街

    即今云南江川县治大街镇。1950年江川县自江城镇迁治于此。集镇名。(1)在浙江省富阳市东部、富春江南岸。渔山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500。旧为富阳四大船埠之一,名渔山埠,俗称渔山街,1949年后改大街。

  • 临洮军

    唐开元中置,属陇右节度使。治所在今青海乐都县。《元和志》 卷39鄯州: 临洮军 “开元中移就节度衙置,管兵五万五千人,马八千四百匹”。后废。

  • 绵 (緜) 曼县

    西汉置,属真定国。治所在今河北鹿泉市东北。东汉废。《后汉书·耿纯传》: 建武初,真定王刘扬 “与绵曼贼交通”,遣耿纯以计诛之。李贤注: 绵曼 “故城在今恒州石邑县 (今石家庄市西南振头) 西北,俗音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