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陕
陕东、陕西的总称。唐明皇《途观陕州》诗曰:“境出三秦外,途分二陕中。”
陕东、陕西的合称。唐玄宗《途次陕州》诗:“境出三秦外,途分二陕中。”即此。
陕东、陕西的总称。唐明皇《途观陕州》诗曰:“境出三秦外,途分二陕中。”
陕东、陕西的合称。唐玄宗《途次陕州》诗:“境出三秦外,途分二陕中。”即此。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椹县置,属合州。治所在今广东遂溪县西南五十里湛川村。大业初废入扇沙县。唐武德五年 (622) 复置,属南合州。贞观八年 (634) 属雷州。天宝元年 (742)废。古县名。
元至元二十六年 (1289) 置,属武定路。治所在今云南武定县西南十里旧州。明属武定府,隆庆四年 (1570) 徙州为府附郭,治所即今武定县。清乾隆三十五年 (1770) 废。蒙古宪宗六年(1256年
古名祁夷水。即今山西广灵县南壶流河。《方舆纪要》 卷44广灵县: 壶河川 “在县西南,即滋水也。自灵丘县流入境,经县西南壶川山,下有神泉流注焉,因名”。东流至河北蔚县入桑干河。
在今吉林公主岭市东北。清乾隆《钦定盛京通志》卷27:阿勒坦额默勒山,“蒙古语,阿勒坦,金也。额墨勒,鞍也。(吉林)城西三百四十余里”。
即今江苏里运河。《明史·河渠志·运河上》:“明初运粮, 自瓜、仪至淮安谓之里河。自五坝转黄河,谓之外河,不相通。”即今里运河。《明史·河渠志·运河上》:“明初运粮,自瓜、仪至淮安谓之里河。自五壩转黄河
北宋属盩厔县,在今陕西周至县西南。宋敏求 《长安志》 卷 18盩厔县: 三交驿 “至林关驿四十五里。林关驿至洋州真符县大望驿七十里”。北宋置。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县)南。后废。
即砻丛山。在今安徽绩溪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28宁国县: 笼丛山在 “县西南百五十里。其南属绩溪县界。峻壁崇关,宣、歙阨塞处也。明正德间,姚源盗起,官军于此防戍,丛山关在焉”。
在今山东寿光市北二十里古城乡。元于钦《齐乘》卷1谓“即古益都城也。汉武元朔元(应为“二”)年封菑川懿王子胡为益都侯”,即此。
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境。《新唐书·回鹘传·薛延陀》:贞观十五年(641),李世勣击薛延陀于漠南,大度设“率众走赤柯,度青山,然道回远,勣选敢死士与突骑径腊河,趣白道”。
唐开元后置羁縻州,属雅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小金县境。北宋作卑卢州。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