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郡
①东汉本初元年(146)改乐安国置,治所在高菀县(今山东邹平县东北苑城)。西晋初改为乐安国,元康中复为郡。南朝宋移治千乘县(今山东广饶县北)。辖境相当今山东广饶、高青、寿光等县市地。隋开皇初废。
②南朝梁侨置,属霍州。治所在乐安县(今安徽霍山县东)。北魏以后废。
三国魏改乐安国置,治高苑县(今山东邹平县东北)。辖境约当今山东省高青、博兴、桓台、广饶等县及潍坊市部分地。西晋复为国。南朝宋又为郡,移治千乘县(今山东广饶县北)。隋初废。
①东汉本初元年(146)改乐安国置,治所在高菀县(今山东邹平县东北苑城)。西晋初改为乐安国,元康中复为郡。南朝宋移治千乘县(今山东广饶县北)。辖境相当今山东广饶、高青、寿光等县市地。隋开皇初废。
②南朝梁侨置,属霍州。治所在乐安县(今安徽霍山县东)。北魏以后废。
三国魏改乐安国置,治高苑县(今山东邹平县东北)。辖境约当今山东省高青、博兴、桓台、广饶等县及潍坊市部分地。西晋复为国。南朝宋又为郡,移治千乘县(今山东广饶县北)。隋初废。
北宋置,属临桂县。即今广西阳朔县北漓江东岸浪石。古镇名。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县北朗石。北宋属临桂县。
在今四川彭州市西北。《方舆胜览》卷54彭州:大隋山“在堋口镇北三十五里。昔神照禅师居之。有瀑布。《张天觉记》云:西山之胜,在彭门者大隋为甲”。
唐贞观元年 (627) 置,属泸州。治所在今四川江安县南境。十三年 (639) 废入江安县。
①泛指我国西北方之沙漠地区而言。《尚书·禹贡》: “导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汉书·地理志》 张掖郡居延县: “居延泽在东北,故以为流沙。”②又称今新疆境内白龙堆沙漠一带为流沙,为中西交通路
在今山东邹平县南夫村。《左传》:昭公十年(前532),陈桓子召子周“与之夫于”。杜注: “济南於陵县西北有于亭。”
在今新疆尼勒克县北与精河县交界处。清乾隆 《西域图志》 卷22: 博罗布尔噶苏鄂拉 “在哈喇古颜鄂拉西一百里。入东谷口西行三十里为觉罗托海,又西南一百一十里为额博尔济达巴,又西九十里出西谷口”。
又名神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北蜈蚣坝两侧及北面的山岭。吴公、蜈蚣皆蒙古语翁衮之音转。意为 “神”。《清一统志·归化城六厅》: 翁公山“在归化城北三十五里。有元时建甸城废址。按此即阴山也。西自河套之北
在今江西永新县南三十五里。明、清置巡司于此。在今江西省永新县东南。明洪武三年(1370年)置巡检司于此。清因之。后废。
即七盘岭。在今四川广元市东北一百七十里。唐杜甫《五盘》诗云:“五盘虽云险,山色佳有余。”清道光《保宁府志》卷6广元县:五盘岭“在县北一百七十里。一名七盘岭。旧与陕西宁羌州接界,为秦蜀分界处”。
①南朝梁置,为连江郡治。治所在今广东电白县东电城镇东。隋开皇九年(589)属高州。大业初属高凉郡。唐武德六年(623)属高州。开元五年(717)改为保安县。②唐武德六年(623)改温麻县置,属泉州。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