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乌兰察布盟

乌兰察布盟

清内蒙古六盟之一。后金崇德至清康熙初,先后设四子部落一旗、茂明安部一旗、乌喇特部三旗、喀尔喀右翼部一旗,共四部六旗,会盟地在乌兰察布(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北红螺谷),故名。隶属于理藩院,并受绥远城将军节制。盟境相当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四子王旗、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全境及武川县一部分, 巴彦诺尔盟之乌拉特前、中、后三旗全境(1958年划归巴彦淖尔盟)及五原县、临河市、杭锦后旗各一部分,包头市及所属固阳县各一部分。清末以来,盟境部分地先后设置武川、五原、包头、固阳、临河等县及设治局。1914年划属绥远特别区。1928年属绥远省。1949年盟府驻四子王府(今四子王旗北查干补力格苏木)。1950年迁驻乌兰花,同年迁驻包头市。1951年迁驻固阳县。1954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58年将乌喇特前旗及中后联合旗划归巴彦淖尔盟;将原平地泉行政区所属集宁市及察哈尔左翼前、中、后三旗,丰镇、兴和、卓资、凉城、和林格尔、清水河、武川等县划属本盟,盟府移驻集宁市。


旧盟名。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清崇德元年(1636年)至康熙初年将蒙古四子部落、茂明安部、乌喇持部和从漠北迁来的喀尔喀中路台吉编成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四子王旗、喀尔喀右翼旗(达尔罕旗)、茂明安旗等会盟于乌兰察布(今呼和浩特市北红山口),盟名始此。清雍正后汉族移民渐增,先后置清水河、丰镇、托克托、兴和、陶林、和林格尔、武川七厅,隶归绥道。1912年厅改县。1914年废归绥道,置绥远特别行政区,盟随属。1928年属绥远省。1950年成立乌兰察布自治政府,驻乌兰花镇。同年改为乌兰察布蒙古族自治区,迁驻包头市昆都仑召,属绥远省,1951年迁驻固阳县城。1954年撤销绥远省,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将乌兰察布蒙古族自治区改为乌兰察布盟。盟行政公署驻固阳县。1957年平地泉地区撤销,所属集宁市及丰镇、兴和、和林格尔、凉城、托克托、清水河、武川、萨拉齐、卓资、武东十县和土默特旗、察哈尔右翼前、中后三旗划入。1958年盟行政公署迁集宁市。同年武东县撤销,乌拉特前旗和乌拉特中后联合旗划归巴彦淖尔盟。1965年土默特旗分设左、右二旗。1969年锡林郭勒盟的二连浩特市、化德县、苏尼特右旗划入。1970年土默特左旗和托克托县划入呼和特市;土默特右旗和固阳县划入包头市。1980年二连浩特市和苏尼特右旗划归锡林郭勒盟。1990年丰镇县改市。1995年和林格尔、清水河二县划归呼和浩特市。1996年武川县划归呼和浩特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划归包头市。2003年撤销,改设乌兰察布市。


猜你喜欢

  • 小衢山

    即今浙江岱山县东北小衢山岛。《方舆纪要》卷91嘉兴府海盐县:衢山“在县东南海中。亦曰大衢山,其相望者曰小衢山”。

  • 北襄城郡

    南齐置,属雍州宁蛮府。治所在赭阳城(今河南方城县东六里)。北魏太和二十二年(498)改为襄城郡。南朝齐高帝置,治赭阳城(今河南方城县东)。辖境约当今河南省方城县一带。属雍州。北魏改置为襄城郡。

  • 凌云 (雲) 驿

    在今四川乐山市东。《方舆纪要》卷72嘉定州: 凌云驿在 “州治东,水驿也”。驿以凌云山寺为名。

  • 五牟峪

    在今甘肃临潭县东北境。《宋史·神宗纪》:熙宁九年(1076),“宗哥首领鬼章寇五牟谷,熙河铃辖韩存宝败之”。

  • 方斗山

    即今四川东部长江南岸万县至丰都间之大山。清道光《石砫厅新志》卷1:“大山坪障蔽北境。东西绵亘五百里。青翠插空,厅城直北倚天峰(一名方斗山)为最高处,常有积雪。”在重庆市东南部、长江右岸。北起奉节县断头

  • 头桥镇

    旧名头梁。即今上海市奉贤县东三十六里头桥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奉贤县(今奉城镇)东有“头桥”。(1)在上海市奉贤区东北部。面积28.8平方千米。人口2.7万。镇人民政府驻头桥,人口 1400。古

  • 河滨关

    即君子津。唐贞观七年 (633) 置,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黄河上。后废。唐贞观七年(633年)于河滨县东北黄河君子津渡处置,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东北黄河上。

  • 太山

    在今江苏徐州市南云龙山东,奎山之西。《清一统志·徐州府一》:太山“视诸山为大。两峰峙立,中辟一径,为南北孔道”。

  • 雨布村

    在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东北五里。原名溢浦适侣赕甸,简称矣卜。彝语 “矣” 为水,“卜” 为旁边,意即水边的村子。后写作雨布。历史上曾是仁地部、仁德府及为美县治。

  • 游鱼砦

    在今广西北流市东南。《方舆纪要》 卷108北流县 “双威镇” 条下: “又有游鱼砦,在县南山中,乡人避兵处。成化二年 ‘贼’ 邓辛酉据此,掠广东信宜县境,官军讨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