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岔寨土司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置,属松潘镇漳腊营。在今四川南坪县西北塔藏乡南中岔。后废。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置,属松潘镇漳腊营。在今四川南坪县西北塔藏乡南中岔。后废。
北宋置,属江津县。在今四川江津市西南八十里吴市镇。
在今河南沁阳市北二十四里新店。《资治通鉴》: 唐会昌三年 (843),王茂元军万善,刘稹牙将刘公直等 “潜师先过万善南五里,焚雍店”。清道光《河内县志》 卷8: “父老相传,新店即雍店,因公直焚后更建
在今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西四十里。 《清一统志·元江州》:㟍峨河 “在州城西四十里河南村。 源出州西北㟍峨山, 东南流入礼社江”。
在今广西桂平县北金田镇西北。清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十日 (1851年1月 11 日),洪秀全在此举行武装起义,建号 “太平天国”。清王闿运《湘军志》 卷1: “金田村者,浔州倚郭桂平县地,前史称大藤峡也。
西汉文帝元年 (前179),为避文帝刘恒讳,改恒山郡为常山郡。治所在真定县 (今河北石家庄市东北)。景帝五年 (前152) 改为国。武帝元鼎三年 (前114) 复改为郡。四年移治元氏县 (今河北元氏县
北宋置,属繁畤县。在今山西繁峙县东一百二十里平型关。宋置,即今山西省繁峙县东北平型关。为河北定州与河东代州(今山西代县)、太原之间飞狐路交通要隘。
汉晋洛阳城(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洛河南岸。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卷3:永桥以南、道西有四馆:“一曰归正,二曰归德,三曰慕化,四曰慕义。吴人投国者处金陵馆,三年已后,赐宅归正里。”汉、晋洛阳城中里名。故
又作阳安关口。即关城。今陕西宁强县西北阳平关。《三国志·蜀书·姜维传》:“钟会攻围汉、乐二城,遣别将进攻关口。”即此。
即区粟城。在今越南中部平治天省广治西北石杆河与甘露河合流处。《梁书·林邑国传》 误作区栗城。
在今湖南泸溪县西三十里。《方舆纪要》卷81卢溪县:辛女岩在“大江(武水)之左,奇峰绝壁,高峻插天。有石屹立如人,俗传高辛氏女化石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