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汪村
即今河北宁晋县东南二十五里东汪镇。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5宁晋县图:东南有东汪村。
即今河北宁晋县东南二十五里东汪镇。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5宁晋县图:东南有东汪村。
在今四川资中县东南十里。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 卷 8: 资县东岩 “去摩岩五里,有唐明渡,以明皇所经矣”。《清一统志·资州》: 唐明渡 “在州东十里。相传唐明皇幸蜀憩此,故名”。
即虎泽。在今内蒙古达拉特旗东南。《汉书·地理志》 西河郡谷罗县: “武泽在西北。” 唐讳虎,故谓之武泽”。
①西周封国。姬姓。都沬邑(今河南淇县)。《史记·卫康叔世家》:周公平定武庚之乱后,“以武庚殷余民封康叔为卫君, 居河、淇间故商墟”。公元前660年,狄破卫,徙都曹(今河南滑县东)。前658年又徙都楚丘
明初置,在今湖北咸宁市西。清雍正六年(1728) 裁。
①即白马津。在今河南滑县东北。为战国时黄河津渡处。《战国策·燕策二》:苏代说燕王曰:“决白马之口,魏无济阳”,即此。②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北。《水经·江水注》:“江水自彭城矶东径如山北,北对隐矶,二矶之间
指中国南海诸岛。宋赵汝适《诸蕃志》卷下“海南”条:海南“南对占城,西望真腊,东则千里长沙、万里石塘。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唯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焉”。《舆地纪胜》卷12
在今云南蒙自县东九十里。《明一统志》卷86临安府: 羡裒山 “上多石笋,绝顶平地千顷,中有三池,水草四时不枯竭,最宜牧放”。
唐南诏置,属通海都督。即今云南建水县。《元史·地理志》: “每秋夏溪水涨溢如海,夷谓海为惠, 为大, 故名惠, 汉语曰建水。” 宋大理属秀山郡。元改建水州。
即今河南太康县西南五里口乡。《方舆纪要》卷47太康县:“五里渡在县西南五十里。路通西华县。”
在今河北抚宁县东北九十里。《方舆纪要》抚宁县: 裂头山 “群山环绕,一峰高耸,顶有数尖,因名。亦曰前裂头山,以东有七峰相连,极东而尖出者,为后裂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