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东和州

东和州

唐武德二年(619)置,治所在永和县(今山西永和县)。辖境相当山西永和县地。贞观元年(627)废。


唐武德三年(619年)置,治永和县(今属山西)。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永和县一带。贞观元年(627年)省。


猜你喜欢

  • 车田

    在今福建漳浦县西北。清有把总驻此。集镇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资源县西部、融江支流寻江上源东岸。车田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700,苗族占63%。因昔苗家沿五排河架简车引水灌田,故名。主产稻、玉米。特产有杜仲

  • 都昌

    春秋时齐邑。在今山东昌邑市西二里。《方舆纪要》 卷36昌邑县: 都昌城 “齐顷公赏逢丑父之功,食邑都昌”。又引 《晏子春秋》: “景公封晏子以都昌,辞而不受。” 西汉置都昌侯国。区片名。在山东省昌邑市

  • 大灊山

    在今安徽肥西县西。《方舆纪要》卷26合肥县:“大灊山在县西百里。有泉不涸。其西为龙凤山口,道通六安、舒城。”

  • 迦罗舍佛

    在今泰国曼谷湾西北之叻丕一带。《旧唐书·南蛮列传》: “堕和罗国,南与盘盘,北与迦罗舍佛、东与真腊接,西邻大海。” 元汪大渊 《岛夷志略》 作罗卫。

  • 萆山

    即抱犊山。在今河北鹿泉市西八里。《寰宇记》 卷61获鹿县: “萆山,今名抱犊山。韩信伐赵,使轻骑二千人持赤帜,从间道萆山而望,遂呼为萆山。” 《金史· 地理志》: 获鹿县 “有萆山”。

  • 龙亢戍

    北魏置,为马头郡治。在今安徽怀远县西北七十五里龙亢镇。《南齐书·裴叔业传》:永泰元年(498),“又遣军主萧璝、成宝真分攻龙亢戍,即虏马头郡也”。南朝梁普通六年(525)于此置龙亢郡。

  • 利国场

    ①在今河北黄骅市。清为长芦盐运司十大盐场之一。雍正年间废。②元设利国盐场。在今山东沾化县(富国)东利国乡。清初设盐大使管理,康熙十六年(1677)并入富国场。

  • 甾乡侯国

    西汉置,属山阳郡。当在今山东西南部。东汉省。

  • 陕津

    即大阳关。在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县老城西北。《晋书·姚泓载记》: 东晋义熙十二年 (416)北伐,晋师至成皋,逼洛阳。后秦姚泓派军援洛阳,又遣姚懿 “南屯陕津为之声援”。即此。即“茅津”。

  • 大洴墟

    即今广西岑溪县东五十里大洴乡。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岑溪县图:东有大洴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