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家洲
在今安徽铜陵县东北二十里长江滨。《宋史·贾似道传》:南宋德祐初,元军沿江东下,贾似道师次芜湖, “时一军七万余人,尽属孙虎臣,军丁家洲。似道与夏贵以少军军鲁港”。即此。
在今安徽省铜陵县东北长江中部。《续资治通鉴》:南宋德祐元年(1275年),元兵南下,贾似道“以精锐七万余人尽属孙虎臣,军于池州之下流丁家洲”,即此。
在今安徽铜陵县东北二十里长江滨。《宋史·贾似道传》:南宋德祐初,元军沿江东下,贾似道师次芜湖, “时一军七万余人,尽属孙虎臣,军丁家洲。似道与夏贵以少军军鲁港”。即此。
在今安徽省铜陵县东北长江中部。《续资治通鉴》:南宋德祐元年(1275年),元兵南下,贾似道“以精锐七万余人尽属孙虎臣,军于池州之下流丁家洲”,即此。
在今湖南新宁县南。《明一统志》卷63宝庆府:夫夷水“源出广西全州界,过此至邵阳会澬水”。又作扶夷水、夫水。资水南源。在湖南省西南部。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资源县南越城岭,北流到湖南省邵阳县双江口和赦水汇合
南齐置,为北随安左郡治。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北八十里。梁废。
明永乐元年 (1403) 置湾甸长官司,治所在今云南昌宁县西南八十四里湾甸。三年 (1405)升为湾甸州。民国初废。
①地区名。北宋初将五代后蜀故地分设西川、峡两路, 约当今大渡河以东北和陕西汉中地区。咸平四年(1001)分为益州(后改成都府)、利州、梓州(后改潼川府)、夔州四路,合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 一
在今山东邹平县东二十四里长山镇鲍家村西南。为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存。面积1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米。上叠压商周至秦汉文化层。出土器物有石斧、石锛、石簇、蚌锯、铜削、铜簇、黑陶杯、鼎、鬲、簋、豆及蛋壳陶
即骑田岭。又名黄岑山、客岭山。五岭之第二岭。在今湖南郴州、宜章之间。《续汉书·郡国志》桂阳郡有“上领山”。又郴县有“客岭山”。
在今青海共和县东北。为唐代鄯城县 (今青海西宁市) 至吐蕃逻些城 (今西藏拉萨市) 交通要道之一。《新唐书·地理志》 鄯州鄯城: “自振武经尉迟川、苦拔海、王孝傑米栅,九十里至莫离驿。”在今青海省共和
即今福建漳州市东南新桥,濒南门江。清乾隆 《龙溪县志》 卷2 《街市》 有新桥市。
即今新疆新和县。1922年置县佐于此。1930年改置托克苏县。1941年改名新和县。
辽建,在今吉林辉南县东北之辉发城镇附近。《辽史·康默记传》:“已下城邑多叛,默记与阿古只平之。既破回跋城,归营太祖陵。”在今吉林省辉南县东北辉发城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