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蛇埋

蛇埋

同“埋蛇”。北周庾信《周太子太保步陆逞神道碑》:“谦恭周密,言行无乖,忠公兕殪,阴德蛇埋。”


猜你喜欢

  • 阎罗包老

    包拯由于刚正无私,得到的美称。阎罗,传说是主管地狱的神,即“阎罗王”、“阎王”。旧时比喻刚直、不畏权势的官吏。包拯(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仁宗时进士。登上仕途后,累迁

  • 鹡鸰在原

    《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郑玄笺:“水鸟,而今在原,失其常处,则飞则鸣,求其类,天性也。犹兄弟之于急难。”脊令,也写作“鹡鸰”。后因以“鹡鸰在原”为兄弟友爱之典。

  • 覆公折足

    源见“折鼎覆?”。比喻不胜重任,败坏公事。晋袁宏《后汉纪.献帝纪二》:“太尉樊稜,司徒许相,皆窃位怀禄,苟进无耻,终无匡救之益,必有覆公折足之患。”主谓 比喻不胜重任,败坏公事。语本《易经·鼎》:“鼎

  • 读书三遍不忘

    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叙》:“有于嵩者,少依於巡。……尝见嵩读汉书,谓嵩曰:‘何为久读此?’嵩曰:‘未熟也。’巡曰:‘吾於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因诵嵩所读书,尽卷不错一字。嵩惊,以为巡偶熟此卷,因

  • 晒腹中书

    同“晒腹”。宋王令《赠致政郭太丞》诗:“一斗独倾花下酒,五车时晒腹中书。”

  • 后浪催前浪

    见〔长江后浪催前浪〕。主谓 比喻新事物更替旧事物,不断发展。宋·文珦《过苕溪》诗:“只看~,当悟新人换旧人。”△褒义。多用于事物发展方面。→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后来居上。也作“后浪推前浪”。【词语后浪催

  • 记问之学

    《礼记.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郑玄注:“记问,谓预诵杂难杂说,至讲时为掌者论之。”所谓“记问之学”,是指预先记诵书中一些词句,以作为谈论资料或作应答之用,其实只是东拚西凑,

  • 诸生何武

    《汉书.何武传》载:何武任扬州刺史时,“行部必先即学官见诸生,试其诵论,问以得失,然后入传舍……已乃见二千石,以为常。”作为一州刺史的何武十分重视儒生,后因以“诸生何武”为地方长官重视文士之典。清黄景

  • 度日如年

    过一天如过一年那么长,形容日子不好过。本指前秦苻生统治下朝中百官、宫人的处境。苻生,字长生,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氐(古族名,殷周至南北朝分布在今陕西、甘肃、四川等省)人,苻健第三子。自幼粗暴无赖,祖

  • 潘赋登山

    《文选》卷十三晋.潘安仁(岳)《秋兴赋》:“夫送归怀慕徒之恋兮,远行有羁旅之愤;临川感流以叹逝兮,登山怀远而悼近。”西晋文人潘安仁(岳)曾作《秋兴赋》寄寓登山怀远的悲伤心情。后以“潘赋登山”喻咏伤愁思